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残工委各成员单位: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四五”的承上启下之年。5月17日是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认真组织开展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人道主义思想和扶残助残美德,推进“三个全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今年全国助残日活动主题,决定在全国助残日期间,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本次全国助残日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助残脱贫 决胜小康

二、活动内容

1. “三问三送”大走访活动

为进一步深化“走亲连心三服务”活动,助力全面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力抓好残疾人事业发展,开展以“问健康、问需求、问发展”为主要形式,以 “送关爱、送服务、送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三问三送”大走访活动。主要走访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殊残疾人家庭;走访残疾人企业、“残疾人之家”、康复托养中心等机构,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慰问,主动排忧解难,解决残疾人的各类合理诉求,指导服务企业复工达产。

2. 残疾人工作业务大比拼活动

为全面提升全区残疾人工作者的业务能力,更好地服务残疾人,不断提高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举办残疾人工作业务大比拼活动。活动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举行。通过比赛形成新一轮的业务知识学习热潮,在比学赶超中推动全区残疾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聚焦“三个全域”建设,聚焦各项重点工作,以转变服务理念为重心,进一步提升助残服务能力。

3. 最美残疾人志愿者选树活动

为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表彰多年来热心公益事业,参加志愿服务,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舍小家为大家,积极发挥自身作用,为疫情防控作出突出贡献的残疾人,举办全区最美残疾人志愿者选树活动。在助残日期间将深入挖掘和深度报道,形成宣传氛围。

4. 无障碍环境体验督查活动

为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推动我区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为2022年亚残运会举办营造良好的无障碍环境,在助残日期间成立余杭区无障碍环境促进会,开展无障碍业务培训,组织无障碍建设体验督查等活动。

5. 残疾预防知识与残疾人法律法规等宣传活动

借助“三服务”工作机制与平台,在大走访活动中与残疾人面对面宣传有关知识与法律法规;利用“余杭残联”公众号,开展集中线上宣传活动;肢体残疾集中鉴定时,工作人员一对一发放宣传资料,解读政策。通过多途径、多类型的宣传,让残疾人掌握相关残疾预防知识,了解残疾人权益保障政策。

6. 康复服务进家庭活动

    开展康复服务进家庭活动,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通过上门评估-上门改造-上门验收服务,为残疾人家庭修建轮椅坡道、改造坐便器、安装扶手等,改善残疾人居家生活环境;实施辅助器具适配活动,为残疾人适配助听器、假肢、轮椅、护理床、防褥疮垫等辅助器具,提高残疾人居家生活能力。

7. 残疾人“就业援助月”活动

坚持“精准援助、精准服务、精准就业”宗旨,联合人社局等部门开展一次“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活动,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广泛宣传政策,促进和带动就业,积极营造残疾人就业的良好氛围。

8. 动员社会助残活动

组织动员全区社会慈善人士走访慰问困难残疾人家庭。区慈善总会将在全国助残日期间代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走访慰问20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余杭支公司将走访部分困难残疾人家庭。

三、有关要求

1.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研究部署全国助残日活动,并围绕本次全国助残日活动主题,结合疫情防控实际,制定助残日期间的活动实施方案,多采取线上、远程、减少直接接触等方式,统筹安排好各项工作。

2.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各单位要将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的宣传工作纳入年度宣传工作的总体计划中,统一部署,统一安排。要注重舆论引导,创新推介方式,充分发挥报刊、门户网站、广播、电视、网络、微信、公共大屏幕、宣传橱窗等媒介的作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宣传活动,充分营造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

3. 认真总结、及时上报

请各镇(街道)、区政府残工委各成员单位及时总结本单位助残日活动开展情况,并于5月30日前将本单位活动总结及精选图片、视频等报区残联组宣部。

附件: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宣传口号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

2020年5月9日

附件

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宣传口号

1. 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3. 坚决克服疫情影响 坚决打赢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战

4. 倾情帮助残疾人 脱贫解困奔小康

5. 加强残疾预防 健康助力小康

6. 扶残助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7. 倡导扶残助残良好风尚 营造文明进步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