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 关于余杭塘河提升的相关建议
届次: 十六届五次
领衔人: 徐燕敏
承办单位: 未来科技城
协办单位: 市规划资源局余杭分局、区文广旅体局、区城投集团、仓前街道
处理情况: 徐燕敏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余杭塘河提升的建议收悉。该建议对于推动“科创+文旅+商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委将认真研究、积极吸纳。根据《杭州市余杭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办法》关于清单式答复的要求,经商市规划资源局余杭分局、区文广旅体局、区城投集团、仓前街道协办单位,现答复如下: 1 挖掘历史文化 1. 、目前所做的工作: 积极响应提案中关于展现塘河魅力的精神,深入挖掘余杭塘河(古称“运粮河”)的漕运历史文化资源。在仓前老街区域,精心打造了“运河粮仓”主题文化展示节点,通过实物、图文、多媒体等形式生动再现历史风貌。同时,积极联动章太炎故居等邻近文化地标,开发了如雕版印刷、传统扎染等非遗手作体验项目,将静态的文化展示转化为可参与、可体验的互动活动,有效强化了本土文化标识在旅游产品中的应用。 (二)、下一步谋划: 我们将继续挖掘余杭塘河沿线历史文化记忆,围绕4A级梦想小镇景区、禹上生态公园等景点,创新文旅活动。目前章太炎故居正在尝试用新科技手段进行活动展览的展示,后续尝试采用AR技术进行导览,在用现代科技展示历史文化的道路上进行尝试,吸引更多市民游客参观学习。仓前粮仓正在进行内部展陈提升,进一步展示余杭塘河粮仓文化和漕运文化。 2 开发休闲旅游资源 1. 、目前所做的工作: 1、聚焦提案中“打造滨水休闲带”的核心建议,目前已完成余杭塘河(五常港至西溪段)绿道的局部提升工程。重点引入MC高品质塑胶跑道,显著提升了步行与自行车运动的舒适性与安全性。同时,沿线增设了电子智慧步道指示牌(提供里程、配速、健康提示等)、休闲座椅及景观廊亭等便民服务设施,有效优化了休憩环境。在景观营造上,注重亲水性设计,部分节点已设置观景平台,方便市民游客驻足欣赏河景、放松身心,初步构建了集观光、休闲、运动功能于一体的滨水廊道雏形。 2、在“策划主题活动”方面,我们每年精心筹办龙舟竞渡赛事,吸引超百支队伍参与,单日吸引游客逾2万人次,成功展示了“以水花论吉祥”的独特水乡民俗魅力。此外,我们持续固化并升级“仓前龙舟胜会”等本土特色节庆品牌,并衍生出“台胞包粽”等融合传统与创新的体验活动,极大提升了群众参与度和文化认同感。在国际传播方面,尝试邀请中国计量大学留学生组建“五洲同心”龙舟队参与活动,为这一传统民俗注入国际元素,助力其海外传播。 3、目前已实施梦想小镇创业大街提升改造项目,累计投入4000万元,对创业大街区域建筑外立面、景观等进行全面提升。以特色餐饮、原创文创、轻餐饮等目的性消费业态为主力配置业态,放大两大主力店“猫的天空之城”和“ALL IN喜剧公园”的引流作用,吸引游客、市民、创客青年参与其中。 (二)、下一步谋划: 1、深化文旅融合,打造沉浸式新场景: 夜间经济与光影艺术: 重点落实提案“夏季推出‘夜游塘河灯光秀’”的建议。计划引入先进灯光技术,策划打造主题性、艺术化的沿岸灯光夜景工程,结合重要节点(如仓前老街、文化公园)设计沉浸式光影秀。探索开发“夜游塘河”水上航线,配套声光电效果,营造梦幻夜航体验,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激活夜间消费。 科技赋能互动体验: 探索在滨水休闲带及文化节点融入AR/VR、智能导览、互动装置等科技手段。例如,开发“漕运故事”AR导览APP,在观景平台设置虚拟历史场景再现设备,在智慧步道嵌 入体感互动游戏等,提升游览的趣味性、知识性和科技感,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滨水空间。 2. 拓展宣传矩阵,汇聚全域新流量: 新媒体精准营销: 积极响应提案利用新媒体的思路,强化在抖音、小红书、B站等年轻客群聚集平台的内容创作与精准投放。策划“打卡余杭塘河”话题挑战赛、邀请旅游/KOL达人实地探访、制作高品质短视频(如四季美景、非遗体验、夜游亮点)进行引流,塑造网红打卡地形象。 赛事品牌化与国际化: 深化“仓前龙舟胜会”品牌建设,提升赛事组织水平、观赏性与参与度。探索引入更高规格的龙舟赛事或相关水上运动赛事,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区域乃至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品牌活动。持续加强国际传播,扩大留学生及国际友人参与度,利用赛事契机讲好中国故事、杭州故事、余杭故事。 3、完善产品体系,激发消费新动能: 深挖文脉,做好文化伴手礼+科技伴手礼的余杭塘河伴手礼体系打造。水上旅游产品谋划:谋划塘河水上旅游航线,引入环保型游船,开发日间生态观光游(串联两岸自然与人文景观)、特色主题游(如漕运文化主题、湿地生态主题)以及提案中提及的“夜游塘河灯光秀”航线。积极探索引入皮划艇、桨板等亲水运动体验项目,丰富水上业态。研究试点“水上餐厅”或“船餐”服务模式,提供具有本土特色的餐饮体验,打造独特的水上消费场景。 4. 升级商业形象提升商业氛围: 下一步未来科技城管委会重点做好梦想小镇创业集市商业配套提升工作,将原有办公园区打造为国际化餐饮美食街,主要从商业外摆、亲水栈道、绿化景观、灯光氛围四个方面进行改造提升,加强商业氛围的营造。同时管委会也在谋划法国村招商事宜,积极引导杭与城小区沿塘河5000方商业招商,串联塘河商业资源,提升塘河商业氛围。 3 完善周边服务设施配套 规资局余杭分局启动《杭州余杭塘河(余杭段)沿线区域提升规划及重点区段更新设计》,对塘河沿线用地情况、空间特色与问题、人群需求、历史文脉等进行系统分析,谋划制定了“岸线可达、活力可见、文化可感、科技可触”四大提升策略,通过桥梁建设贯通塘河沿线纵向链接,打造口袋公园、城市驿站、文化地标,融合河道与周边环境、提升岸线活力。 根据前期沟通,区城投集团近期计划实施浙大校企总部经济园一期东侧人行桥,打通塘河东西向慢行游步道。西站枢纽公司将实施绿汀路新建工程,提升绿汀路上跨余杭塘河节点,贯通桥下人行廊道,预计2026年底开工建设。 根据该建议对余杭塘河提升改造工作“举一反三”有关举措及事例: 1.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余杭分局启动相关规划设计研究工作,开展《杭州余杭塘河(余杭段)沿线区域提升规划及重点区段更新设计》,聚力打造集产业发展、城市景观、消费娱乐、文化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千年人文链·中心金腰带”。方案对塘河沿线用地情况、空间特色与问题、人群需求、历史文脉等进行系统分析,谋划制定了“岸线可达、活力可见、文化可感、科技可触”四大提升策略,通过桥梁建设贯通塘河沿线纵向链接,打造口袋公园、城市驿站、文化地标,注入科技交互装置等方式,结合特色文旅活动,融合河道与周边环境、提升岸线活力。 感谢您对余杭塘河提升改造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