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由: | 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筑牢“童心圆”的建议 | 
|---|---|
| 届次: | 十六届五次 | 
| 领衔人: | 曹金林 | 
| 承办单位: | 区妇联 | 
| 协办单位: | 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区检察院 | 
| 处理情况: | 一、构建科学家教体系,关爱身心健康 一是深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依托1个区级中心12个镇街指导站N个家长学校,联动教育、卫健、妇联等多部门矩阵,持续向全区广大妇女儿童及家庭提供可感可及、精准多元的家教指导服务。二是实施“家校协同守护成长”专项行动。全区学校 100% 开展 “开学家长第一课”“生命教育沟通会”,将传统家长会转型为亲子沟通分享会,创新家长学校互动形式。三是率先开展未成年人家庭监护能力评估工作。探索破解政府主动发现难、家庭监护落实难、社会参与帮扶难问题。目前已实现“3个100%全覆盖”,即困境儿童监护评估100%、全过程评估督导100%、风险儿童干预100%,有效降低或解除监护风险。两年来已累计开展监护评估1900人次,干预风险儿童156人。 二、压实学校保护责任,筑牢安全屏障 一是实行心理健康“阳光护航”计划。完成全区11.62万名学生的全员心理筛查,建立分级预警档案。对预警学生开展“一对一”谈心疏导,通过情景模拟、专家指导,帮助家长掌握科学沟通技巧,有效缓解亲子矛盾。开展校园心理团辅、家长心理沙龙等活动,织密学生心理安全防护网守护学生健康成长。二是防范校内学生安全风险。推进2025年校舍“安澜工程”,联合属地镇街、中心学校等部门实地查勘,按“一校一方案”整改要求,拨付896万元用于学校提升改造。在全区436个点位安装“一圈一绳一杆”防溺水设备。深入实施校园交通优化提升工程,开通129条学生专线公交,每日接送学生3805人,全方位保障学生安全。三是做强校园周边警务服务。推进公安机关主导,“警、校、家、社、群”多元力量联合参与的“1+1+2+2+X”“护学岗”勤务建设,着力加强安全守护行动,通过打造校园周边的“护城河”工程,确保校园周边环境平稳有序。 三、社会各界协同发力,消除风险隐患 一是以心理服务“微触角”延伸健康成长“全链条”。区青少年心理成长中心增设心理诊室,挂牌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良渚分中心,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入驻服务。3家区属医疗机构设置精神科和心理门诊,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心理咨询门诊,为有需求的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完善困境儿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流程,建设全镇街心理健康服务阵地,形成全区心理健康服务共同体,2025年困境儿童心理健康评估参与率达到100%,重点困境儿童干预率100%,累计开展心理健康系列活动35次,覆盖人群1600余人,开展困境儿童心理评估900次,开展心理援助150个。二是以司法保护“硬屏障”构筑权益保护“安全网”。结合困境儿童群体特点,建立“线上+线下、专业+志愿”联动法律服务体系,“民政司法牵头+部门协作+志愿支持”服务格局。线下在未保中心设立“法护青苗”法律援助站,提供24小时全天候法律咨询和援助;线上运用“护苗云盾”小助手,集成AI法律顾问(7×24小时智能问答)。构建未成年人“预防-介入-修复”三位一体服务模式。 四、织密网络安全防护网,守护少年成长 一是持续压实互联网企业信息安全管理责任。指导网络游戏、网络社交、即时通讯、音视频等未成年人聚集的重点平台完善不良低俗信息样本库,深入清理涉未成年人违法有害信息。二是积极构建互联网销售敏感危险商品警企协同处置机制。联动淘天、闲鱼等重点互联网电商平台,持续开展涉未成年违规商品清理整治,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三是深入开展重点网络平台监管。依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督导涉未成年人重点平台严格落实条例相关规定,针对青少年模式建设、账号实名认证及实人核验、防沉迷系统建设等落实情况开展企业自查及复检。 五、夯实司法保护根基,护航成长之路 一是以分类施策提升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水平。坚持“零容忍”态度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坚持“预防就是保护,惩治也是挽救”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强化检警协作,优化诉讼程序,加强提前介入、积极引导侦查机关取证,提升规范执法,加快案件办结,形成打击合力。组织、引导全区的250个公共法律服务站点的服务人员进学校、入家庭,开展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例宣传。组织“法护青苗”普法联盟针对性开展法律维权意识和反校园霸凌系列教育,预防在校学生发生极端、犯罪事件。二是以部门协作融入涉未成年人社会治理体系。检察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群团组织密切合作,共同推进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现代化。抓好“一号检察建议”监督,落实强制报告制度、从业限制制度。积极参与对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场所、旅馆业接待未成年人治理等重点领域问题的专项整治,努力做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三是以更优法治宣传强化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全力打造未成年人检察“浙里花开·YU见”品牌,丰富未检宣传工作的载体,获得广大青少年及家长的广泛好评。深入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组建检察长带头、中层干部及业务骨干为主的法治副校长队伍,举办法治讲座、法治直播课等。打造长乐青少年禁毒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梦想E站”青少年网络普法宣传教育基地、杨乃武与小白菜奇案展示馆等普法阵地,每年确保法治课程4课时落到实处,覆盖全区师生家长超20万人次。创新宣传媒介,携手全国多家基层检察院、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及淘天集团,共同发起“绿网一夏”公益行动。以网络保护为主题,推出交友陷阱、欺凌困局、网络骗局、网络沉迷四格漫画。创新运用AI数字人等新技术,制作系列普法视频,聚焦网络沉迷、心理健康等问题,打造沉浸式普法新场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