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出台背景
为发挥全省人工智能未来产业先导区先发优势,加快打造全国人工智能创新高地核心承载地,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结合我区实际,出台《余杭区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创新高地核心承载地实施方案(2025年版)》。
二、政策依据
1.《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浙政发〔2025〕10号)
2.《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实施方案(2025年版)》(杭政函〔2025〕65号)
三、主要内容
《余杭区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创新高地核心承载地实施方案(2025年版)》围绕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核心承载地,提出到2025年底,全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超180家等系列目标,围绕数据、模型、算力等核心要素,人工智能交叉赋能领域以及具备未来潜力的泛人工智能领域,谋划布局产业主攻方向。围绕创新突破、企业培育、场景赋能、产业集聚、要素保障等五大方向,提出实施14项具体攻坚任务。
(一)支持创新方面。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合作,引导创新主体突破关键技术。优化智能算力供给,支持算力供给方开放运营,加快“算力券”政策落地。构建开源模型创新生态,鼓励依托开源基础大模型开展创新,打造原创产品,支持之江实验室、湖畔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建设开源生态,研究实施“模型券”政策。
(二)企业培育方面。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招引,围绕细分赛道动态完善产业图谱,强化关键要素保障,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实施企业分档培育、分类指导,鼓励企业内生裂变,拓展人工智能新业务。
(三)场景应用方面。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逐步完善科技成果熟化能力。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围绕政务、医疗、教育、文旅等领域,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渗透赋能,鼓励企业在余杭落地垂类模型技术应用。推进软硬协同发展,加强产业链对接,鼓励人工智能企业联合生态伙伴加强智能硬件开发。促进制造业企业智转数改,推动大模型在数智化改造中的应用。
(四)产业链提升方面。围绕人工智能小镇等核心区,打造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空间,促进良渚数栖湾AI+产业社区发展,打造全国数字游民社区品牌标杆,全力推进、争创高能级示范试点。引导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参展参会,提升国内外影响力。
(五)要素保障方面。联动社会资本,拓展人工智能产业基金规模,为企业提供耐心资本支持,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海内外高层次领军人才招引,推动人工智能人才有序流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障,实施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专项支持。
四、关键词解释
垂类模型:专注解决特定领域问题的人工智能模型。
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工具,即使用软件机器人自动执行重复性任务。
IPA:智能流程自动化,融合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升级,具备更强分析判断能力的RPA。
智能体:具备自主性、目标导向性和环境交互能力,能够感知环境、制定目标、调用工具、执行动作、反馈迭代的动态系统。
五、注意事项
政策有效期根据经济形势和产业发展情况动态调整。
六、解读机构
解读机构:杭州市余杭区经信局
解读人:梁艺铧
联系方式:0571-895159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