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 | 关于对我区结对支援的稻城县发展农文旅产业的若干建议 |
---|---|
届次: | 十二届四次 |
领衔人: | 沈士华 |
承办单位: | 区发改局 |
协办单位: | 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广旅体局 |
处理情况: |
沈士华委员: 非常感谢您对我区对口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在区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对我区结对支援的稻城县发展农文旅产业的若干建议”提案,已收悉。现就提案建议作如下答复: 1.余杭—稻城对口支援基本情况 2021年6月,根据中央对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省市统一安排,余杭结对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结对后,余杭充分发挥作为“数字经济第一区”的资源优势和理念优势,给予稻城全方位的赋能,不断推动对口支援工作走深走实。近3年来,共投入援建资金1.26亿,援建稻城县26个项目。推进稻城地理标志产品藏香猪产业基地、红草地景区和赤土乡仲堆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等建设,研发上线“亚丁集市”消费帮扶平台、数字文旅平台“i稻城”APP,推进地质灾害普适型监测预警项目(高原CT)。选派党政干部2名、专业技术人才40人挂职,开展组团式帮扶工作;“四个结合”(线上和线下销售相结合、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行商与坐商相结合、电商直播与店铺展销相结合)促推消费帮扶,帮助销售农特产品1.2亿元。推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协调余杭区42家企业、3家社会组织与稻城相关村开展结对,2家医院、3所学校与稻城相关医院、学校结对,动员社会各界累计捐款捐物(折款)1133余万元。 2.桃树景观带的打造 结对以来,余杭聚焦助力稻城夯实旅游产业基础,丰富旅游内涵,形成以亚丁景区为主,其他特色景点为辅的旅游产业格局,进一步擦亮了“稻城亚丁”旅游金名片, (1)打造新的旅游品牌“IP”。投入1400余万元,推动“红草湿地”桑堆河谷红草湿地景区提升工程,通过人工湖景观、生态游步道、生态停车场等一系列生态功能带建设,打造稻城新的网红景点。发挥赤土乡仲堆村邻近亚丁景区,227国道穿村的区位优势,启动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承接亚丁景区外溢的游客,让“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推动文创产品设计研发,打造吸引游客关注的文创产品。自主开发三怙主系列文创杯,开展古壁画数字化保护,设计印发《稻城县内寺庙及官寨古壁画》画册,通过文创+,来推动旅游+,拓展稻城旅游经济辐射面。下一步,将加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西土陶的保护传承工作。 (2)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着眼于解决稻城旅游服务效率低、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实现游客服务全流程数字化,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品质和温度。精选优质吃、住商家,打通景区门票、出租、大巴车等购买通道,提供天气、加油站、停车场、汽车维修、租车等出行必备查询,让游客方便快捷地实现“一健游”。结合当下青年社交需求,打造游客圈,实现游客互动、互助,同时开通求助、投诉通道,落实相关部门专人处理,让游客需求第一时间得到反馈。 (3)助推稻城旅游宣传。携手稻城亮相“相约亚运 嗨游余杭-2023杭州余杭·甘孜稻城文化旅游(上海)推广大会,推动稻城旅游走向全国。开展“文化助力旅游,歌曲传唱旅游”系列宣传活动,12首稻城宣传MV在杭州公交、地铁、西湖游船等3万多块屏幕上全年播放,覆盖杭州行政区域10个、交通枢纽5个、主流商圈14个、著名风景区7个、高教园区6个,日均覆盖人群800万+人次,进一步扩大稻城在杭州的知晓度。 (4)稻城现有一定的桃、苹果、梨、葡萄等经济林木。2018年(脱贫攻坚战期间),稻城县启动桃花山谷项目,在G227旅游沿线,以发放补贴、农户种植和养护的形式,打造了一条约30公里占地5000亩的“亚丁桃花山谷”长廊,为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支撑。下一步,将推动两地部门对接,加强相关领域的交流和沟通,研究打造桃树景观带、建设种质资源基地等项目的可行性,根据“稻城所需、余杭所能”原则进一步助力稻城文旅发展。 3.建设藏香猪基地 为进一步擦亮稻城藏香猪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金名片,余杭区积极对接各类资源,着力在规模养殖、精细加工、品牌打造、销路拓宽等方面进行提升,让稻城藏香猪飞出高原。 (1)实施产业提升行动。投入1800万元援建资金,建设高标准藏香猪产业园区,建成种猪圈舍3栋约1199.85平方米、产仔圈舍399.95平方米、屠宰分割车间1095.64平方米、食品深加工车间2214.30平方米、冻库及交易中心455.70平方米、锅炉房184.74平方米等。2022年,成功引进康巴情牧业有限公司入住产业园区。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立健全资源共享、设施共享、技术共享联结机制,加快推动藏香猪产业向规模化、智能化、集约化发展,带动农户增收。 (2)实施品牌提升行动。在浙川两省开展不间断、全方位的宣传,让稻城藏香猪成为家喻户晓的产品。针对藏香猪深加工产品较少等问题,积极对接金华火腿企业指导研发稻城版的伊比利亚火腿,同时开发香肠、猪肝、猪肚等内脏的深加工产品,增加农户养殖利润。2022年,余杭利用数字化优势助推全国第一个乡村振兴数字藏品——稻城藏香猪数字藏品首发。 (3)实施流通提升行动。打开线上销售渠道,打造亚丁集市网上商城平台,把藏香猪作为拳头产品进行销售。动员遥望科技等公司,免费开展稻城藏香猪等公益直播。引进两家运营商,在稻城和余杭分别建设一个稻城产品展销馆,尤其是在余杭的稻城亚丁馆,主打产品就是藏香猪鲜肉和其深加工产品。积极动员余杭各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帮助牵线搭桥带动藏香猪产品销售。 4.亚丁景区配套改造 旅游产业是稻城的基础产业,“稻城亚丁”是稻城的金名片。结对以来,余杭区注重通过援建项目提升景区配套,进一步夯实旅游产业基础。2022年,启动香格里拉镇热光水厂改扩建项目,该项目使香格里拉镇上的宾馆、民宿、饭店等旅游配套企业彻底告别旅游高峰期的断水之苦,大大提升了旅游产业配套保障能力。2023年,在香格里拉镇新建5129平方米的香巴拉博物馆,新建集成特产展销、体验、直播一体的稻城县农特产品线下陈列展销馆。 亚丁景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由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亚丁景区管理局负责,该局是甘孜州委、州政府派出的正县级机构。据了解,近几年已经申报相关索道项目,但因亚丁景区同时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出于保护生态环境因素未获批准,目前还在争取。 5.广泛开展考察交流 (1)互派干部人才交流挂职。立足创新发展需求,推动余杭的先进技术、人才、理念向稻城聚集。3年来,余杭聚焦智力帮扶,向稻城选派了2名干部,40名专技人才,包括医生、教师、新闻、财政、审计、规划、市政、文旅等稻城县紧缺的专业。同时,接受10余名稻城县干部、人才来余杭挂职交流。今年将按照稻城县需求继续派出各领域优秀专技人才。 (2)加强人才队伍培训提升。实施乡村振兴干部人才提升项目,3年累计培训稻城乡村振兴干部、专业技术人才14期578人次。联动举办劳务协作培训班12期,培训农村劳动力510人次。投入援助资金100万,专门用于开展稻城县优秀师生赴浙交流交往和余杭优秀教师到稻城县送教活动。 (3)开展重点群众交流交往交融活动。3年出资300万元,支持稻城县各相关单位及乡镇干部及各村村干部、个体工商户代表、僧侣代表赴余杭开展重点群众交流交往交融活动。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区对口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我们将尽全力做好相关工作,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见实效上作出积极贡献。 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