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 | 关注孤独症谱系儿童的教育,构建“一个都不落下”的专长教育体系 |
---|---|
届次: | 十二届四次 |
领衔人: | 孙威 |
附议人: | 田元, 董宇宸 |
承办单位: | 区教育局 |
协办单位: | 区关工委、区妇联、区残联 |
处理情况: | 尊敬的孙威委员: 您好!您的提案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余杭教育工作的持续关心和支持。收到提案后,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认为您的建议对于我区特殊教育具有很好现实指导意义,结合您的提案内容。现将我局所做工作答复如下: 特殊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内容。余杭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工作,把提升区域特殊教育发展作为“美好教育工程”的重要内容。区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特殊教育发展 提升行动计划文件精神,持续推进特殊教育关爱行动,积极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特殊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规划建设余杭区特殊学校建设。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和区主要领导的关心下,区教育局会同规资等部门和各镇、街道、平台,经过多次对接磋商,在中泰街道运溪路东南侧、朗山以北选定了余杭区特殊学校建设位置,目前已纳入中泰单元详细规划。目前,我区拟将余杭区特殊学校项目列入2024年政府投资计划,在涉弹性发展区问题解决顺利的情况下,项目可于2024年开工。余杭区特殊学校项目用地约36亩(2.4公顷),设计规模30个班,办学方式为十五年制学校,可容纳300名左右特殊儿童就读(全区现有符合就读条件的特殊儿童292个),总建筑面积约340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约3亿元,同时区教育也关注到近年来孤独症儿童的发展趋势,在特殊学校的建设和课程的设置上将充分考虑到孤独症儿童相关配套。区教育局、区残联会同市规资局余杭分局、相关镇街和部门领导一直在努力推动该项目落地实施,力争特殊教育学校项目早日落地启动。 二、加快设立特殊教育“卫星班”。在我区特殊教育学校建成投用之前,为加快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特别是特殊群体“上好学”的美好愿望,余杭区政府、余杭残联联合余杭区教育局实施特殊教育学生关爱行动,通过政府购买第三方特殊教育服务的方式,解决各镇街、学校特殊教育专业师资短缺的实际困难,切实发挥普通学校落实融合教育责任,提升随班就读质量。计划按照区内地理位置、资源教室的等级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明确全区各镇街12所学校“卫星班”各配备1名特教老师,形成分类、分程度的不同类别特教教研组,其中特别聘请了2位资深的特教老师专门为孤独症类问题提供专业支持,并采取定点+巡回方式实现镇街全覆盖,用专业的力量进行陪读、辅导、记录分析,让融合教育更有温度。 三、推进学校融合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普通学校融合教育“个别化教育”的课程改革:(1)教学生活化。在“以生活为核心,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制定出以学生生存和发展为中心的课程,逐渐积累编选教材,规划校本课程建设。(2)教育个别化。建立年级段的管理单位,探索走班教学,开展以学段为单位的各项分层活动,更扎实地推进个别化教育。(3)康复专业化。与区残联康复中心携手,组建评估康复训练小组,引进社会机构乃至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为孤独症等特殊儿童少年提供更科学前卫的诊断和康复训练。 四、加强随班就读经费保障。为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待遇,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职工除了享受正常的工资待遇外,还增加了特殊教育津贴和特殊教育专项奖励,同时特殊儿童的公用经费方面给予有力保障,普通学生的公用经费标准是1350元/人,(初中1450元/人)特殊儿童按10倍拨付,即达到13500元/人,初中14500元/人。 特殊教育,是实施美好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区教育局将在区委区政府、各部门协同下,继续做好这项工作,致力于为每一个特殊需要的孩子提供平等而高质量的教育机会,为这些孩子营造一个更加包容、理解和支持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个人价值。这不仅是对他们的承诺,也是我们共同社会责任的体现。 再次感谢您对余杭教育的关心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