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 | 布局细胞产业赛道,助力余杭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
---|---|
届次: | 十二届四次 |
领衔人: | 戴唯悠 |
承办单位: | 区经信局 |
协办单位: | 区科技局、区国投集团、区财政局、区商务局 |
处理情况: |
尊敬的戴唯悠委员: 您好! 首先感谢您一直来对我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您提交的“布局细胞产业赛道,助力余杭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由我局主办,区科技局、区国投集团、区财政局、区商务局等单位协办。经认真研究,现就您提案建议的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余杭区一直紧紧围绕省市深化建设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的工作要求,立足创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数字+生命健康三大主要方向,重点布局先进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医学信息技术服务、诊断检验产品、健康管理、基因检测等领域,发挥我区数字经济优势,通过“BT+IT”的方式发展大健康领域的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们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领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道路、加速企业壮大上规模等方面不断发力,强化企业梯度培育,目前我区已培育如微泰医疗、归创通桥上市企业4家,普昂医疗、杰毅生物等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5家;键嘉医疗、诺尔康等规上工业企业47家。特别是在医疗器械领域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定产品基础,包括600余个二类、三类医疗器械产品已获批上市。此外我们关注企业在金融、政策、人才、产业链对接等方面需求提供精准服务。在产业引导基金方面,我区已落实政府产业基金2.8亿元参股5只生物医药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资32.65亿元。在政策方面我们则是出台了余杭区生物医药产业专项政策,结合“独角兽”、“双百”企业、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扶持等系列政策,高标准打造“研发+临床+制造+应用”产业政策支持体系。大力引进引领生物医药行业高端人才、专业团队,以人才带项目,推动产业链重点项目招引补链。目前全区集聚生物医药领域国家级高层次人才71个,省级高层次人才109个,市级高层次人才61人,省、市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2个。在产业链对接方面,重点聚焦医企对接、企业出海、市场合规拓展、数字化改造等热点主题,依托生物医药行业协会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对接活动。 我区当前细胞产业发展尚处于初期,产业链有关要素集聚度不足,发展氛围还不够浓厚。针对您提的三点建议,我们将重点做好: 一是加快科技成果培育转化。聚焦“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围绕生命健康战略领域,聚焦研发具有先发优势的细胞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以项目为抓手,支持细胞领域科技企业瞄准“卡脖子”难题,积极承担市级以上科研攻关计划,推荐5项细胞领域科技项目需求申报2024杭州市重大科技专项需求。将生命健康领域列入区农社科研项目重点支持范围,最高给予20万元补助。2023年,杭州瑞普晨创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天玑济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细胞相关领域科技项目获区农社科研项目立项支持。 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融合。鼓励区内细胞领域科技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最高按当年度合同实付资金20%予以补助,其中建有校企联合研究院的追加30%,单个企业每年最高补助50万元。加强细胞领域科技企业培育,大力实施企业研发投入补助政策,最高补助500万元。提升新型实验室体系建设质效和示范引领作用,支持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积极参与新型实验室体系和新型研发机构体系建设,与省实验室、高校院所开展联合攻关,按其上年度实际支付经费的20%-50%给予财政补助。 三是扩宽项目招引渠道。聚焦世界500强、世界生物医药领域前20强等优质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企业。一是以商引商。依托头部企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招引一批产业链互补型、带动型项目,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二是以才引商。依托杭州高铁西站交通区位优势,发挥余杭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作用,在灵魂型、压舱石式人才项目招引上取得更大突破。三是以服务平台引商。借助公共服务平台的项目资源,拓宽招商线索渠道,与更多企业建立联系,助推产业招商。 四是发挥政府基金引导作用,持续孵化优质细胞产业。目前区国投集团已参与主要投资为生物医药相关领域子基金2支,包括杭州贝欣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及杭州贝铭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总规模达6亿元。同时,区国投集团积极推进杭州归杭医疗健康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贝壳社基金)在区内设立并参与投资,目标规模1亿元,该基金投资方向为生物医药领域,65%投资早期,35%将投资早期之后项目。目前,区国投集团参与组建的城西科创大走廊基金、浙江之科成果转化基金、梦想小镇天使基金2.0等尚处于投资期的基金,也将持续关注并孵化区内初创生物医药领域企业,积极为辖区内创新创业环境做出努力。 单位:区经信局 负责人:李晓琦 经办人:杨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