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 保障同行 温暖相伴——为新业态就业者
届次: 十二届四次
领衔人: 余过心,黄璐,张军燕
附议人: 张军燕
承办单位: 区人力社保局
协办单位: 区市场监管局、区司法局、区银保监会、区总工会
处理情况: 余过心、黄璐、张军燕委员: 你们好!你们提交的《保障同行 温暖相伴——为新业态就业者》的建议,由区政府转交我局为主办单位。接到你们的建议后,我局高度重视,联合协办单位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落实专人负责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区聚焦新就业群体,以“大就业”格局,依托镇街劳动关系综合服务站联建,形成集就业服务、技能培训、纠纷调解、困难帮扶、舒心减压、协商议事等为一体的暖“新”联建体,从权益维护、定制服务、民生参与三大维度打造数字经济城市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谐共建共享之城。 二、主要举措 (一)细化权益维护体系,夯实新业态岗位保护屏障 一是大力推广骑手保,完善职业伤害保障。全省首创“骑手保”补充购置模式,对于已购置意外商业保险(日险/月险)的骑手,按照每人每天1元(每人每年不高于360元)的标准增加骑手在身故伤残、医保内医疗费用、医保外医疗费用、第三者责任、营养和护理费等方面保障,截至目前,已惠及1000余名骑手,涉及补助金额40余万元。 二是合力织密护“新”网,打造维权绿色通道。联合全区镇街劳动关系综合服务站,面向新就业群体推出维权绿色通道,上墙公示各驿站内劳动保障督导员、管理员及劳动关系协调员姓名及联系方式,并派人常驻接访,劳动者可选择电话咨询或线下登记预约获取专业法律服务。目前已为350余人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其中受理处置劳动争议43起,调解成功率达93%。 三是助力“涨薪”加速度,健全工资增长机制。对相关技术工种最低工价形成约定,依托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机制,率先面向快递行业开展“能级工资”集体协商,截至目前,已覆盖全区23家快递法人企业,另外还有邮政、顺丰、京东、德邦等10家直营品牌,涉及4000余名从业人员。相关从业人员在通过技能竞赛获取证书后,可直接获得相应加薪。 (二)定制服务保障模式,提升新就业群体社会归属感 一是坚持虚实结合,推动“新”政策普惠。完善线下实体服务,将灵活就业登记、社保参保等新就业群体高频业务下延至镇街、村社,并在部分劳动关系综合服务站设置办事专窗。同时强化线上服务,开设“社保微课堂”,推送灵活就业、社保缴费、工伤预防等宣导视频,深化新就业群体政策普及。截至目前,累计“社保微课堂”99篇,线上学习逾2.6万人次。 二是倡导以“技”落户,助力“新”市民安家。推出“骑手转岗计划”,利用错峰时间,邀请交警、律师、电商等领域专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开展职称评审、技能提升、等级认定等培训,引导新就业群体以技能人才实现落户。截至目前,针对新就业群体累计开展技能培训80余场,惠及2000余人;全区通过技能人才评定实现直接落户838人。 三是加强人文关怀,提升“新”幸福指数。在劳动关系综合服务站面向骑手特设“充能专区”,站内同时提供休息娱乐设施和学习活动场地,为新就业群体打造温馨家园。截至目前,相关劳动关系综合服务站日均吸引新就业群体逾50人次以上,今年以来服务总人次达2600人以上。 (三)鼓励参与民生小事,加速新就业群体共建模式转化 一是发展“新”协调员,助力社会治理。依托劳动关系综合服务站,利用新就业群体特别是外卖骑手走街串巷的特色,持续扩充“新”劳动关系协调员,广泛宣传“护薪保”“连薪码”等投诉线索反映平台,及时收集和掌握网格内小微企业或商户经营活动的异常变化及群体隐患矛盾,并实行线索举报奖励制度(一般100元/条)。截至目前,发放“连薪码”安全帽二维码5.5万余个、非法讨薪案例汇编宣传折页1万余份, 二是成立“新”帮帮团,弘扬社会正气。依托劳动关系综合服务站,组织新就业群体中的积极分子常态化开展“公益助老”“小哥来帮忙”等活动,在配送中主动为孤寡老人、困难群众下楼丢垃圾、送货上门、帮忙购买用品等零距离服务,目前饿了么”30余名蓝骑士累计救火、抓小偷、照顾孤寡老人、挽救落水市民、拾金不昧等超80次。 三是打造“新”议事会,形成共治合力。依托劳动关系综合服务站,定期组织网格内新就业群体开展议事会活动,让新就业群体形成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到驿站建设中,打造一个让其融入当地生活圈、扎根余杭本土的民心桥梁,使其加快融入本地居民朋友圈。目前已征集到新就业群体社会意见5条,满足需求4条。 三、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多措并举,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一)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部门主导、平台协同、劳动者参与的构建和谐劳动(从业)关系工作体制和机制,将维护平台企业从业者劳动保障权益纳入我区劳动关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注重与各镇街的协同配合和政策落地衔接,扎实推进劳动关系和其他从业关系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切实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确保平台企业从业者劳动保障权益落到实处。 (二)认真落实工作职责。联合各行业主管部门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摸清和动态掌握本地区平台企业、合作用工企业用工情况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基本情况。抓好对平台企业及合作用工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协同、政策解读和业务培训,增强企业依法合规用工意识。加大企业守法诚信体系建设和劳动者权益维护力度,切实形成推动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行业自律、企业自律的内在动力和强大合力。 (三)持续营造舆论环境。联合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平台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自觉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引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以理性合法方式维权。指导平台企业合规运行,为拓展劳动者就业渠道,提升劳动者就业质量奠定坚实基础,增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荣誉感。扩大舆论影响,广泛凝聚共识,推动形成全社会保障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的良好氛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