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 共筑余杭科技梦 培育未来科学家
届次: 十二届四次
领衔人: 教育界别
承办单位: 区教育局
协办单位: 区科协
处理情况: 尊敬的教育界别委员: 您好!您的提案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余杭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收到提案后,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认为您的建议对于我区青少年科学教育具有很好的现实指导意义。结合您提案,现答复如下: 区教育局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科学教育在中小学阶段的实施,2020年,余杭区在全区67所中小学实施以人工智能为主的科创教育,逐步形成“科创教育1.0”。2023年,联手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共建“余杭区科创教育研究院”(下称研究院),借助高校力量,整合全区科创教育资源,打造区级科创教育平台,形成了具有余杭特色的“全域覆盖、递进实施、三强发力、推波助澜”的“科创教育2.0”,对区域科创资源的整合、课程门类的明晰、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共享机制的探索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具体为: 一、整合区域科创教育资源。发挥区级科创平台引领作用,启动大科学教育行动,鼓励和支持全区中小学开设科创类课程,鼓励学校参与余杭区举办的科技节、“奋进杯”科创竞赛等活动,鼓励区内每所学校每年组织一个年级的学生到研究院开展一天的拓展实践活动。 二、明晰科创教育课程体系。探索高校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专业课程的简化下沉,以学生科学素养提升为导向,开设编程、创新思维、创意智造、机器人、无人机等8大类别共计50多门阶梯式社团课程。 三、探索“横纵联合”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机制。研究院联合区内各校构建了“体验-通识-探究”的横向拓展和“普及-培优-拔尖”的纵向提升的矩阵式个性化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组织专家学者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组织各类竞赛和展示交流活动,推进拔尖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和持续培养。 四、聚焦学生科学素养构建科创评价体系。高校赋能,共建“科创教育评价中心”,对全区科创教育的课程研发、课程实施、活动开展、学生发展、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价。同时,通过建设科创教育数字化平台,聚焦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强化量化评价,创新过程性评价。 五、共享科创教育资源形成合力。发挥研究院科创引领作用,将优质课程资源、教学方法分享给区内各校,构建教育共享服务体系,形成“教育共富”余杭特色。同时,积极开展区内科创教师培训等活动,助力全区科创教育均衡发展。 为此,区教育局将进一步深化大科学教育行动,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课程体系,修订科学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用好实践场所,推出优质资源,做强品牌活动,推进学科建设,开展科学研究,调动社会力量,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夯实基础。 一、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区教育局计划联合区委区政府、区人才办、区科技局、区科协成立余杭区大科学教育联合学院,组建大科学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牵头决策议事。由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部门联动,高校、科研机构、实验室、区内高科技企业和社会资源支持整合的平台,实现全区义务段中小学全覆盖。聘请10个由浙江大学、北航中法航空研究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以及科研院所、实验室、高科技企业高端人才(院士、科学家)组成的“以才育才大科学导师”团队。开展“请进来”“走出去”双向互动实践活动。传递科学火种、启迪科学思想、传播科学精神,引领激励广大师生心怀科技强国梦想,树立科学报国之志。依托已有合作办学的众多高校资源,借助大科学教育导师团队力量,承办国家级白名单赛事,引进全国性大科学教育论坛,深挖区内科学家资源,组织以“沈括”命名的科学类比赛,开展“科技之星”、“科学小院士”等评比活动,提升余杭大科学教育品牌辨识度,助力各中小学大科学教育发展。充分发挥我区科学教育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做好大科学教育的“加法”。 二、整合区内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由省市区科技类场馆,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湖畔实验室、天目山实验室等四大实验室,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北航中法航空研究院等重点高校,人工智能小镇、光大环境等标杆企业组成的不少于10个校外科学教育基地。打造区域科学教育“金名片”。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发挥余杭科学教育资源优势。综合考虑学校大科学教育的需求和特色,激发区内高科技企业参与和反哺教育的积极意愿,双向奔赴。打破科学教育阵地壁垒,组建全区64个大科学教育校企合作共同体。实行科学教育“一校一企”,实现中小学100%全覆盖。为学生搭建丰富体验、多元实践的平台。到2025年,评选30个区级校企合作示范共同体,建成30个科学教育示范学校。落实学校大科学教育教学装备、实验器材配置标准,全面推进实验教学“强基”行动,加强探究实验室、数字实验室等新型教学空间建设。鼓励大科学教育基地、高科技企业与中小学共建实验室。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手段赋能实验教学。 三、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区教育局计划加强大科学教育宣传推广,营造重视支持科学教育浓厚氛围,突出科普价值引领。将科学教育纳入“双减”宣传工作矩阵重点任务。鼓励区内媒体开设科学教育专栏,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激励中小学生树立科技报国远大志向。深入报道各地各学校好经验好做法,大力宣传典型事迹,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良好氛围,提高公众对科学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将实验操作测评纳入学科综合评价体系,组织开展科学实验技能竞赛等活动。实施家庭科学教育,推进“科学实验室进万家”行动,每年评选出100个“小余实验室”家庭科学教育阵地。制定完善余杭区青少年大科学后备人才(英才)早期培养计划、余杭区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组织教育界、科技界、产业界专家学者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组织各类竞赛和展示交流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探索、项目化学习、国际交流等,拓展视野,提升创新能力。 余杭区将先行先试,学习借鉴高效推进,形成大科学教育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样板和典范,打造全国基础教育领域科学教育的高地。促进区域大科学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各方资源有机整合,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科学教育教师规模持续扩大、素质和能力明显增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明显健全,科学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明显提升,科学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达到市内领先、国内一流水平。 再次感谢您对余杭教育的关心和支持,也感谢您对青少年科学教育所提出的宝贵建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