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 关于通过推动余杭区未来网络建设加快余杭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提案
届次: 十二届四次
领衔人: 陈凯
承办单位: 区经信局
协办单位: 未来科技城、区科技局、区商务局、区委组织部、区财政局
处理情况:

尊敬的陈凯委员: 您好!首先感谢您对我区工信经济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对我区工信经济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您提出的《关于通过推动余杭区未来网络建设加快余杭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提案》已收悉,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区委组织部(人才办)、区科技局、区财政局、区商务局、未来科技城等单位进行了认真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余杭区以高质量可持续快发展为主题,以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工程”为牵引,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锚定全球未来产业发展高地战略定位,坚持数字经济与新制造“双引擎”驱动,紧扣“产业大脑+未来工厂”话语体系,夯实人工智能、智能计算、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基础,超前布局未来网络、量子信息、无人驾驶等前沿产业领域,勇当未来产业开路先锋,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力量。2022年,我区人工智能产业群入选全省首批省级“新星”产业群培育名单、人工智能未来产业先导区入选全省首批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创建名单;2023年余杭区全年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998.5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一;2024年3月,余杭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入选全省未来产业(人工智能)先导区财政专项激励名单。 二、已开展工作 1.前瞻布局,产业能级持续提升。未来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前沿突破,余杭区立足未来产业发展现状、增长潜力及前沿技术迭代趋势,结合区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编制了《余杭区未来产业工程高质量推进行动计划》,统筹谋划“126X”未来产业体系。具体到未来网络发展,积极鼓励头部企业积极参与6G网络通信技术和标准研究,突破大规模无线通信物理层基础理论与技术、太赫兹无线通信技术与系统等关键技术,构建天空、地面、地下和水中各空间万物智联的新型未来网络。强化网络安全保障,突破高速密码算法、密钥管理、量子密钥分发、拟态主动防御等核心技术,加快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2.重点聚焦,产业平台协同发力。根据全省《关于高质量创建“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的指导意见》,并结合余杭发展实际,全面在未来科技城领域布局未来网络产业发展,2023年,余杭未来网络产业平台申报并成功获批浙江省第四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以建设世界级未来网络产业集群为目标,重点从推进标志性项目建设,引进行业领军型企业,优化平台空间布局,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促进未来网络与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区块链等全球性高端产业的跨界融合,发挥未来科技城的战略平台优势,汇聚全球优质创新资源,全力推动未来产业发展,打造数字经济“升级版”。 3.政策引领,发展生态持续优化。瞄准未来产业产业发展趋势,围绕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及人工智能、智能计算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制定“5+2”产业扶持政策,全力打造未来产业引领地。在集成电路政策支持上,加大首次流片、EDA工具的支持,对重点支持领域的高端芯片产品,首次流片费用最高补助2000万元;对开展EDA工具技术攻关的,最高补助2000万元。在助推新制造突破方面,对评定为省级“未来工厂”(试点)企业实施的智能化改造项目,单个项目最高支持不超过1亿元。2023年全年累计拨付各类数字经济产业项目补助资金超1.5亿元,真金白银激励企业高质量发展。 4.精准服务,产业协同不断深化。支持企业海外拓展方面,成立“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工作专班,重点推进落实开放型企业的服务工作。组建覆盖全区的商务金融支持体系,与中国银行、中国人保等10家金融机构签订开放性合作协议,专项信贷惠及150余家中小外贸企业,助力135家中小企业进出口增长1000万元以上。在企业服务方面,积极开展“金商启航”沙龙、外经贸企业“稳链固链”座谈会等活动,讲解最新对外经贸领域动态、政策和发展动向,提高企业境外投资备案意识。推进上下游协调方面,深入实施企业服务“伴飞行动”,持续开展“周三面对面”政企座谈活动,及时宣讲人才、奖励政策,擦亮“阳光雨露”品牌。 三、下一步计划 下一步,余杭区将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发展,以标志性项目引进、领军型企业培育、创新资源要素集聚、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全力推进建设全球先进、全国领先的未来网络产业发展高地。 1.积极培育科创策源能力。依托之江实验室、浙江大学、阿里达摩院等创新平台,围绕高速全光通信、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6G)等方向,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加快培育未来网络实验室体系。高起点谋划建设未来网络领域的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与国家实验室体系、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协同布局,聚力突破前沿颠覆性技术,全面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2.强化未来网络技术突破。重点发展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超宽带光通信、专用特种通信、高速宽带无线接入等技术;加强多模态智慧网络、工业互联网内生安全、光通信与光交换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未来大规模通信网络全场景、全业务、全频谱、强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对标国际未来网络前沿技术,重点开展高效软件定义网络路由与转发、网络可编程、边缘网络智能接入技术等基础研究。 3.持续壮大市场发展主体。培育孵化新企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或初创企业创新意识强、惯性思维弱、试错成本小、体制机制灵等优势,打造一批未来产业相关领域的领军企业,加快培育形成新产业。积极推进一批应用试点建设,搭建未来技术试验场所和展示应用平台,促进未来产业迭代发展。建立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小核心、大生态”的技术创新组织方式,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充分挖掘各类市场主体创新潜力和发展活力。 4.打造未来网络应用场景。突出应用场景对未来产业发展的牵引作用,扩大未来产业新技术应用场景供给,加快未来产业与各行业的互动融合发展。围绕未来网络在城市治理、公共服务、政务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搭建供需对接平台等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应用场景。实施未来网络技术与信息服务业、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的融合创新工程,全方位支持未来技术企业开展跨业跨域创新。 5.构建未来网络良好生态。面向未来网络产业创新需求,鼓励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通信龙头企业签署产业发展合作协议,协同开展重大科技攻关。鼓励企业进行未来网络应用场景的前瞻研究和应用试验。加快未来网络标准生态研究和保护,积极参与新一代通信、下一代物联网、车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研究与制(修)订工作,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和标准 “走出去”。 单位:区经信局 负责人:李晓琦 经办人:吴军 


下一篇:关于加强加快建筑行业数字建设与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