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 | 关于研究谋划苕溪文化带、加快西险大塘沿线配套项目的建议 |
---|---|
届次: | 十六届四次 |
领衔人: | 陈建明 |
承办单位: | 区林水局 |
协办单位: | 区交投集团, |
处理情况: |
尊敬的陈建明代表:您好!感谢您对我区水利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对于您提出来的《关于研究谋划苕溪文化带、加快西险大塘沿线配套项目的建议》我局收悉。经认真研究,现将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苕溪是余杭人民的母亲河,哺育了一代代余杭人,滋养着余杭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底蕴。对苕溪的治理和建设展现了历代余杭人的智慧和精神。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余杭区开展了新一轮西险大塘工程提标建设,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于2022年8月取得批复并开工建设。本次建设不仅将西险大塘的防洪标准从100年一遇提升至200年一遇,更是以建设“幸福苕溪”为使命,挖掘苕溪文化,讲好苕溪故事,延续历史文脉,使之成为群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幸福之源。一、工程建设情况 西险大塘提标工程项目自2022年8月先行段开工以来,我们坚持高位统筹项目计划,高效推进工作节点;于2023年3月实现全线开工建设,截至2024年4月底,已完成水利投资27.5亿,连续4个月蝉联“千项万亿”水网安澜提升工程全省第一,计划于2025年6月完成主体工程施工。计划2025年6月完成水利主体工程建设,着手开展景观以及其他相关配套工程。二、前期文化调查情况 为全面摸清余杭区水文化遗产现状,保护和传承好水文化遗产资源,我局于2021年启动余杭区重要水文化遗产调查工作,通过广泛查询、搜集资料,采取问询、查勘、测量拍摄等方法开展实地调查,核实记录遗产的地理位置和保存使用状况等信息,按照《浙江省重要水文化遗产调查方案》的规范要求,整理汇编调查成果。通过此次水文化遗产调查,基本摸清了余杭区重要水文化遗产的名称、位置、地理坐标、始建年代、数量、存续状态等情况,并梳理出余杭区重要水文化遗产158项。 三、文化配套进度情况按照王浩省长“打造综合性水利工程”的指示要求,我们综合考虑对配套工程和文化景观建设按两部分分期建设,分别为西险大塘提升工程红线内部分及红线外配套建设部分。(一)工程红线内部分建设内容。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充分与周边景观相融合,将西险大塘建设为“平安大塘、智慧大塘、生态大塘、景观大塘、文化大塘,休闲大塘”,计划新建东茗溪未来水利科技体验馆,拆建西险大塘水情教育基地,沿线新建便民服务点8处,结合堤防沿线现有滩地打造生态湿地公园等节点4处,建设堤顶绿道50km 及停车位、广告位等其他配套设施。该部分方案已完成深化设计,并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平台、镇街以及“两代表一委员”、专家学者、文化乡贤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调整。方案定位为以【三生˙三态】融合为总体目标,强调生命、生产、生活与生态、文态、活态的共荣共生。立足【苕文化】、【唐宋文化】、【水工文化】,以“芦花两岸晴山雪 . 苕水一溪春涨红”为总体气质,打造一条融合水工文化、生态文化、唐宋文化、苕文化的生态防洪大堤,强调天人合一的绿色发展观。方案总体上体现了苕溪的特质以及前期要求的。方案整体结构定位为“一带四段 ,四园多点”。一带——水韵苕溪人文带;四段——郊野田园段、古韵人文段、景城融合段、未来科创段;四园——乌龙涧水文化公园、庙湾里自然休闲公园、磨盘滩原生态湿地公园、獐湾渔隐休闲公园;多点——南湖枢纽、瓶窑水文站、南头闸、余杭闸、化湾闸、安溪闸、上纤埠闸、奉口闸等交叉建筑物。该部分建设内容计划在2024年底前完成招投标工作并结合主体工程陆续跟进。(二)工程红线外部分建设内容。根据区委区政府有关会议精神,红线外部分由区交投集团负责开展概念性方案设计,2023年1月开展西险大塘沿线环境提升配套项目概念性规划方案征集工作。本次概念性规划方案研究范围为沿东苕溪(杭州段)沿线及相关支流两侧范围,南起余杭临安交界处的汪家埠、北至余杭与德清交界处,全长约44公里,涉及中泰街道、余杭街道、仓前街道、瓶窑镇、良渚街道、仁和街道等6个乡镇街道约135平方公里,设计研究内容包括对西险大塘及东苕溪沿线可利用和可提升的用地空间的梳理、发掘沿线周边历史文化价值,对沿线的城镇景观、乡村风貌、产业布局、人文历史等多方面多维度的进行整合研究,重点规划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标杆性的并可操作实施的亮点特色项目。关于代表提出的“串联起北苕溪禅茶文化、瓶窑古镇、安溪古镇、上牵埠古码头等文化地标,在产业上联动大径山乡村国家公园、瓶窑新城、良渚新城、钱江经济开发区几个经济发展体”等内容,在方案征集过程中着重予以了考虑。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西险大塘沿线环境提升配套项目概念性规划方案征集工作,进入下一阶段优化设计。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三方面推进各项工作:一是持续高速推进西险大塘提升水利工程主体建设。进一步建强组织,以“党建统领”领跑项目建设。开展省市区三级联动,创新打造“碧水苕溪 红盟先锋”党建品牌,实施“3+3+5+X”组织模式,咬定目标不放松,开展各标段“三亮三比”考评比拼,充分激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有效发挥组织作用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建立落实“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要事共商、活动共办、服务共抓、资源共享”的工作模式及沿线村社代表、民生工程特邀监督员参加的“红盟议事制度”,多点联动推项目。二是按计划开展红线内部分景观配套工程建设。围绕景观以及其他相关配套内容2024年底完成招投标工作目标推进各项工作。规范规划审批,对交叉建筑物的房屋建筑,以取得不动产证(包括土地和建筑)为导向,明确项目报建路径,在建筑方案确定后立即组织报送规委会审查并开展“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相关手续的办理。深化施工图计划,制定招标计划。根据省厅和区委区政府确定的方案和工期,按照不同专业要求,排定制图计划,开展相关图审工作;排定招标时间,8月启动清单编制工作,10月完成招标公告,12月完成招标。三是积极协同区交投集团深化景观方案。我们将联合交投集团及其他相关单位,进一步梳理挖掘苕溪文化,在后续方案深化过程中,深入发掘苕溪周边历史人文及景观,在西险大塘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吸收融合最新的考古成果,加强相关节点设计的协调性,为打造“苕溪文化”新名片做好方案基础。特此答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