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 关于加快余杭空天信息产业发展的建议
届次: 十二届四次
领衔人: 陈志伟
承办单位: 区科技局
协办单位: 区经信局
处理情况: 尊敬的陈志伟委员: 您对当前空天信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趋势以及余杭区所面临机遇与挑战的洞察非常准确,感谢您对我区空天信息产业的关心和支持。我们收到编号为69号的政协提案后十分重视,专题召开提案分析会议进行研究讨论,并责成相关科室负责协调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余杭区把握发展先机,大力发展空天信息产业。一是在体制机制方面,借助杭州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落地余杭契机,成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杭州低空无人机运行服务中心,自主研发无人机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初步实现无人机运行计划、空域协调、航路航线划设等功能,为无人机运行奠定信息化基础和数据支撑。同时集聚人工智能、物联网、无人驾驶等领域硬科技企业,推动低空经济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延伸,形成促进产业升级和区域协同的关键驱动力。目前,我区初步建立城市低空无人机运行体系,现有无人机相关企业77家,基本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全覆盖。二是在产业政策方面,余杭区率先出台首个区县级《关于加快推动“空地一体经济”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政策,对辖区内开设经主管部门审批航线的低空经济企业,分类别给予补贴,对起飞重量不超过25kg的微轻小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按里程给予1元/公里/架次补贴,每架次最高20元;起飞重量超过25kg且不超过150kg中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按里程给予2元/公里/架次补贴,每架次最高50元,单家企业每年最高600万元。对新开设航线且年飞行时间超过1200小时的,每条航线给予一次性20万元补贴。三是在产研融合方面,发挥之江实验室、北航创新研究院(余杭)等科研院所面向无人驾驶领域研发效能,构建校企院地合作共同体,提升研发创新能力,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助力打造无人驾驶航空人才高地、创新高地。同时推动南湖科学中心成果转化基地项目落地,打造世界级科学创新源头,引领未来产业核心锚点而重点打造的产业高地,以科研实验为核心,以转化基地为驱动,实现高质量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如之江实验室进军电动垂直起降(eVTOL)航空器领域,创下千余次安全飞行纪录,并在南湖公园规划建设飞行测试及商业化运行试点;韵达无人机研发中心针对“5G+末端物流”场景研发设计无人机新场景,科技赋能物流产业,解决偏远山区及农村配送难的问题。 余杭GDP总量在2023年跃居全省第一,圆满完成了两大“国字号”任务,打赢了一场漂亮的经济翻身仗。站在新起点上,需要继续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空天信息是我区产业的重要锚点。余杭将立足数字经济优势及产业基础,聚焦产业发展的堵点与难点,全力推动空天信息产业发展。针对在空天信息产业发展上的薄弱环节,我区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重点推动: 一是加强政策引领。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更好发挥“新质生产力20条”“人才黄金20条”等政策的“黄金效应”,谋深谋实低空经济等空天信息产业专项扶持政策,以真金白银、真情实意、真抓实干让企业得实惠、获发展。 二是强化顶层设计。坚持“人才引领、创新驱动”不动摇,持续放大省实验室、浙江新型算力中心等创新资源集聚效应,加大“压舱石式”顶尖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育力度,不断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全力争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三是加快产业集聚。聚焦飞控系统、智能计算等重点领域,依托市人工智能产业联盟等平台,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合作建立高端研发中心,持续推动“地瓜经济”提能升级,全力推动空天信息产业“研发、产业、应用”强链延链、聚链成群。 四是丰富应用场景。加快低空基础网、低空航线网、低空飞服网“三张网”布局建设,一体推进低空无人机起降场(点)、飞行通信、导航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不断拓展物流配送、城市治理、空中交通等领域示范场景,努力打造低空经济特色品牌。 五是优化发展环境。持续加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供给,高标准推进城区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都市品质城区功能,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舒适生活条件、温馨工作环境,助力企业更好地吸引人才、发展壮大。 综上所述,我们将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紧跟国际趋势,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全面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力促余杭空天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我国建设航天强国和数字中国作出贡献。 再次感谢您对我区科技创新、空天信息产业发展工作的大力支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