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 建议余杭区加快加强推进大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提案
届次: 十二届四次
领衔人: 陈晓东
附议人: 连剑飞
承办单位: 区教育局
协办单位: 区委宣传部
处理情况: 尊敬的陈晓东委员: 您好,您的提案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余杭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建设“大课堂”、搭好“大基地”、打造“大师资”。结合您的建议,现答复如下: 一、坚持目标导向,完善制度设计,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一是构建“三纵三横”思政教育建设格局。组建思政一体化建设工作小组,形成局党委统一领导,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和科室统筹,中小学齐抓共管的思政教育建设体系。构建纵横立体的思政课育人体系,形成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余杭、良渚、瓶窑三大学区,城乡共融的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格局。二是实现“三位一体”思政教育立体覆盖。联合在余杭的高校、区直部门、12个镇街、社会贤达、全区中小学,共享思政教育资源,形成工作合力。余杭一中、良渚二中、良渚一小与中国美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对,开展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活动。实行中小学思政课特聘教师制度,聘请本地区党政干部、省委党校思政专家等到中小学作报告。三是打通“多向维度”评价体系。综合课堂主阵地、校园活动地、社会实践地,打通课程学习、文明礼仪、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向维度,构建多维度链式评价体系,实现思政教育评价全程化、多元化。2023年余杭一中、良渚一小获评杭州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先行校。 二、 坚持系统思维,一体化推进,打造大思政教育高素质教师队伍。一是建设思政必修课程矩阵。梯队化培养和评选思政新苗教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近2年19名教师获得市区级名优教师称号。二是建设思政拓展课程矩阵。建设一批思政小报、模拟法堂等思政学科类拓展课程,育海外国语学校思政课《挑战第一次》被选送国家基础精品课资料库,余杭中学《禹志青年》入选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五常中心小学登上教育部《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榜单。三是建设“润玉未来”思政德育矩阵。“国旗下诵读”主题教育活动累计有18个作品入选市级发布,《中国德育》专题报道我区润玉德育成果,禹航实验学校高军玉入选首届浙江省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 三、坚持项目带动,丰富育人内涵,打造大思政教育实践品牌。一是立德树人“润物无痕”。充分用好良渚博物院、章太炎故居、“五九”批示纪念馆等全区第二课堂场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之江实验室、阿里巴巴创新实验室等科创教育资源,开设思政研学课程,让余杭学子鉴古知今向未来。广泛开展全区共青团、少先队红色研学,组织全区少先队员走进新四军被服厂、“红领巾e站1013”阵地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研学活动。2023年余杭区共获评杭州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实践基地9家,其中杭州长乐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余杭区良渚街道新港村获评优质基地。二是家风家训“润泽无息”。实施树家风行动,推动各校深入开展姓氏由来、家谱溯源、“好家风好家训演讲”等拓展性课程,增强青少年对“家”的认同。推动践行家校“亲清同盟”,依托“禹航”家风家训教育基地等实践场所,将思政教育融入家风家训。 下一步,区教育局将持续推进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推进北航中法航空学院、杭州师范大学与区内中小学结对,开展思政教育一体化教师研修与教学研讨活动。全面实施“润玉未来”思政德育工程,立足“小课堂·大社会”思政课堂主阵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厚植成长底色。结合余杭本土的思政教育资源打造一批思政教育一体化实践基地,大力开展跨学科(专业)主题学习和校内外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积极宣传推广余杭“大思政课”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持续发出余杭教育好声音,全力冲刺评选杭州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先行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