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 | 提升农村职业经理人能力,助力共同富裕 |
---|---|
届次: | 十二届四次 |
领衔人: | 民革余杭委员会 |
附议人: | 汪爱娟, 季晔, 朱卫国, 陈旭丹, 姚惠娥, 刘松, 邵政镓, 虞万骏 |
承办单位: | 区农业农村局 |
协办单位: | 区人力社保局 |
处理情况: | 尊敬的民革余杭委员会: 你们在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提的《提升农村职业经理人能力,助力共同富裕》提案已收悉。首先感谢你们对我区农村农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你们的建议中肯实在,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2019年以来,我局在全国率先出台加强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育工作实施办法,开启全国农村职业经理人试点工作。目前全区已入职农村职业经理人28人,通过每年连续招聘,提升乡村运营专业能力,截至目前,全区职业经理人共引进各类项目95个,引导本地村民创业项目65个,累计投资金额2.3亿元,带动村民就业人数970余人,有力推进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变,从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力共同富裕。 一、主要做法: (一)聚焦痛点,有效破解人才短缺瓶颈。一是健全机制,完善扶持政策。先后出台《关于加强余杭区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育工作的实施办法》、《关于明确农村职业经理人所在企业团队组建与绩效考核等事项的通知》等文件及配套政策,明确目标任务及招聘的人员条件、程序、时间、薪酬、聘期等,针对性出台考核评价办法,完善奖惩机制。同时,积极引导搭建余杭农创客协会、余杭职业经理人协会等人才交流平台,逐步打造区域性乡村人才应用体系。二是提薪补助,做好福利保障。农村职业经理人的基本年薪从2019年的15万元/年提高至18万元/年,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标准享受五险一金、节假日福利和健康体检等,由镇街安排并承担费用;对于符合余杭区“三农”人才补贴条件的,同等发放三年总计7-12万元不等的安家从业补贴;子女在当地有就学需求的,由所在镇街协调解决。三是团队培养,鼓励赛马晒绩。农村职业经理人及团队成员人事档案纳入镇街管理,组织、工会等关系均迁入所在村,由所在镇街和村实行每季度一次的日常晒绩管理;对运营团队进行年度经营绩效考核,按结果评为合格、良好、优秀三个评定等次,分别给予10万元、15万元、20万元的团队运营工作经费补助,由区、镇按1:1承担,2023年共补助8支经营团队合计60万元。 (二)创新理念,全力提升落后管理机制。一是赋权管理,明确职能划分。“让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理清村委与农村职业经理人之间“到位不越位、尽职不越权、参与不干预”的关系,将职业经理人从村行政事务性工作中脱离出来,聚焦主要精力于村经济事务。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出资成立的村属企业交由农村职业经理人负责运营管理,在实践中探索政企权责边界。如小古城村聘请职业经理人后,延续善治善为的传统,村两委党积极配合,聚力共谋村集体发展,去年前三季度全村集体增收308.2万元。2023年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6.41亿元,经营性收入10.8亿元,村均经营性收入突破750万元。二是村企合作,参与经营管理。农村经理人全过程参与村社与国企联手打造的乡村产业运营公司,致力于乡村运营,引进亮点项目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如鸬鸟乡产公司职业经理人作为公司运营业务的负责人,成功举办鸬鸟三大节庆等镇内活动,策划推出鳌梨给盲盒、非遗鳌鱼宝盒两款人气文创产品,连续两年在杭州市伴手礼大赛中获奖。截至年底,鸬鸟乡村产业运营有限公司营收600万元。三是抱团发展,实现强强联合。在“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模式运营基础上,首创多村跨区域联合自主开发模式,持续推行“联村抱团、整镇抱团、跨镇抱团、全区抱团”的四重抱团发展模式,进一步推动未来乡村建设。依托“8+1”九村联合村级留用地自主开发模式,余杭街道苕溪以北8个村和苕溪以南的沈家店社区共同成立联合公司,预计8村分别可获得1亿元资产和每年300万元的现金流收入。苕溪8村抱团发展的联合体“禹上稻乡”于去年11月发布八村共富计划,创新提出搭建8个村数智小程序、打造“流量联盟”、鼓励个体户“庭院经济”等措施,让抱团发展模式更为体系化。 (三)因地制宜,递交乡村产业高分答卷。一是唤醒沉睡资源,腾换发展空间。农村职业经理人根据《余杭区“共享村居”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规范化实施意见》及管理细则,充分盘活低效闲散资源,引进康养社区、乡创空间、共富工坊、民宿餐饮等项目,带动集体经济增收,打造余杭特色的“共享村居”样板。中桥村村域面积不到10平方公里,职业经理人通过前期对村内现有资产资源的调研和统计,开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打造精品民宿农家乐18家,积极发展研学基地、露营营地等新业态。今年以来带动全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4.49万元。今年,在农村职业经理人的助力下,全区累计盘活闲置农房157宗,面积12万平方米,带动增收逾亿元。二是研发农业应用,探索数字革命。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信息化技术应用模式及推进路径,跳出原先农业生产基地的单一功能,创建智慧大脑、数字认养、智慧游览等板块,实现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发展。永安村职业经理人及其团队创新开发了“稻梦空间”数字化应用,通过汇集稻乡产业发展数据,重点打造稻田认养和研学活动两大场景,推动集约化订单种植,带动该村亩均收入由2000元提高至6000元,今年永安村的单季晚稻批次通过,达到10%的增产效果。三是打造品牌IP,推动产业融合。立足农产品本身特色,依托节庆活动、乡村旅游、网络销售等形式开展线上线下品牌活动,助推区域特色农产品发展。径山村职业经理人利用“中国禅茶第一村”的名誉优势和当地品牌价值达31.65亿元的径山茶,推动打造“陆羽茶圣”“茶小僧”“花径灵”等农文旅IP形象,举办“喫茶节”“禅村邀您来过大年”等品牌营销活动,通过“造”节增加当地客流量。2023年,径山村游客量超过250万人次,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360万元,实现大幅度增长。 二、下一步打算: (一)完善管理办法。计划出台《余杭区强村公司职业经理人管理办法》,从招聘强村公司要求、招聘人员要求、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薪资及其他待遇、职业发展和退出等方面进行了明确,促进职业经理人规范发展。目前,该办法已征求各镇街的意见,下一步将进行规范性发文。 (二)强化考核培训。制定职业经理人考核办法,明确职业经理人年度考核不合格或连续两年考核排名最后10%的,村属公司应当解除(终止)聘用关系。所在乡村有解聘情况发生的,3年内不予同意职业经理人申请;所在镇街2年内不予同意招聘职业经理人申请。同时,加强农业职业经理人的职业培训、资格认证、技能等级认定、业绩考核等措施,提升队伍专业素养及职业技能,不断匹配新阶段发展要求。 (三)优化发展通道。鼓励有条件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化发展,对于因工作需要成立运营团队的,经镇街同意后,报区农业农村局备案,并且对运营团队进行年度经营绩效考核,按结果给予团队运营工作经费补助。同时,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发展通道,对于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可升入区级强村公司,根据有关规定纳入国企编制,建立区国企所属、镇街管理、村社使用的人员上升新模式。鼓励有条件的村社进行期权激励,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人才储备库并动态管理,为职业经理人及其团队人才延展职业通道和拓宽上升空间。 (四)引导规范发展。规范乡村资源、产业项目、资金人才双向对接的流程,让乡村优质的资源资产能够走出去,外界的资金技术人才能够引进来。同时,加强行业管理,成立职业经理人协会,重点聚焦乡村运营团队公司的规范发展,尤其是在运营模式向外输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协会管理和行业自律的作用,整合多方要素共同推动乡村运营模式“走出去”的规范性、合规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