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 青少年近视防控亟待抓落实
届次: 十二届四次
领衔人: 陈旭丹
承办单位: 区教育局
协办单位: 区卫生健康局
处理情况: 尊敬的陈旭丹委员: 您好!您的提案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余杭教育的关心和支持。收到提案后,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认为您的建议对于进一步落实我区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现答复如下: 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区教育局高度重视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主要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统筹推进 区教育局高度重视近视防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开展近视防控活动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国家以及省市的近视防控工作行动计划,始终将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工作作为重大工程和“一把手”工程加以贯彻执行。在余杭区教育系统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义务教育科作为牵头科室、其余各科室协助落实各项工作,各片区教育辅导站、各中心学校、各级各类学校设置专项负责人,负责近视防控工作的宣传推进工作。 二、减轻负担,贯通锻炼 切实落实双减政策,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活动,保障中小学生在校时每天1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增设“阳光课堂”、“大自然课堂”,引导学生多到阳光下“目浴”;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动作规范标准。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眼保健操时间均纳入课表;严格控制课业负担,在校学习时间小学不超6小时,初中不超7小时;不组织集体早自修,不组织通校学生参加在学校的晚自修,不利用晚自修进行文化补习;寄宿制学校晚自习结束时间初中不晚于21时,高中不晚于22时。统一考试次数一二年级每学期不超1次,其他年级每学期不超2次;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场地设施,深化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开展,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篮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组织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推广有利于学生视觉健康的户外体育项目。 三、家校共育、密切配合 召开专题培训讲座,把正确、科学的近视防控知识、爱眼护眼知识、日常护理方法传输给家长,叮嘱家长及时关注了解孩子的近视情况并做好督促和防控,让家长与学校共同搭建起近视防控护眼的第一道屏障;邀请家长走进课堂,以家长的视角向孩子们讲授近视防控相关知识,增强孩子们的近视防控意识;组织户外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增进亲子感情的同时,保障孩子户外运动时间,减少孩子高强度近距离用眼时间,增强近视防控实效;开展电子产品使用情况排查,对学生使用手机、台式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和频率进行摸底,学校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采用纸质作业,不使用APP布置作业。通过多种方式指导家长和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宣传中小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倡导家长有意识主动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共同控制“视屏时间”,远离“电子保姆”,引导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 下一步,根据您的建议,区教育局将持续深化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做好以下几点: 一、完善近视监测制度。推动学校每学期开展两次视力检查,分别检查并记录裸眼视力和屈光度,并及时将数据上报到学生近视信息平台。健全学生视觉健康电子档案,将学生近视及变化情况及时反馈家长或监护人。 二、完善健康教学环境建设。加强中小学校教学生活环境监测,开展教室人均面积、课桌椅分配符合率、教室采光照明等现场检测。指导安装窗帘保障教室内电子屏幕的适宜亮度,避免用眼疲劳;落实定期调节课桌椅高度工作制度,使之能够匹配学生的身高增长。 三、探索数字赋能近视防控。探索建立一体化近视防控平台,运用数字化手段覆盖儿童青少年全周期视力管理流程,探索依托“互联网+”,进行用眼行为习惯及环境检测,形成能反馈现状、分析原因、提出建议的大数据报告,针对个体学生及群体用眼行为和用眼环境给出合理性建议,做到源头防控、科学防控、精密智控、长效防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