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 关于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建议
届次: 十二届三次
领衔人: 张佳,体育和新闻出版界别
附议人: 严华英
承办单位: 区文广旅体局
协办单位: 市规划资源局余杭分局、未来科技城
处理情况: 尊敬的张佳、体育和新闻出版界别代表: 您好! 您提交的《关于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建议》已转至我局主办。首先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区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涉及的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收到建议后,我局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并及时对接规资局和未来科技城。因2021年区域规划调整,余杭区除杭师大等学校外还缺少大型的符合标准的体育馆、游泳馆、大剧院、公园,为提高本区的文化体育建设水平,提升本区的文化底蕴,丰富人民群众健康的业余生活,新建标准化的体育馆、游泳馆、剧院、公园等的需求是必要的,目前新建体育馆、游泳馆已投入建设中。 对于我区现状中体育休闲场地不足的问题,现有《余杭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专项规划》(2019年),在城市总体空间布局的框架下合理布局与配置文化设施,做到方便群众、交通便利、环境适宜。在该规划中,规划街道(镇)级群众性健身运动场地0.3-0.4平方米每人,应独立用地;社区(村)级居民健身场所0.2平方米每人,宜独立用地,可设于建筑首层架空层。将在后续规划编制过程中,与绿地做好衔接的同时落好体育用地。 根据2022年3月杭州市公园办最新发布的《杭州市区加快公园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全区将新建成体育主题公园8个,谋划并启动一批郊野公园建设。目标逐步形成类型多样、特色鲜明、普惠性强、网络布局的“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四级公园体系,建设一批具有改善生态、美化环境、体育健身、运动休闲、娱乐休憩、自然教育、防灾避险等多种功能的生态型公园。推行“公园+”理念,推动公园与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相结合助力太极运动推广,细节展示迎亚运全民健身运动风采。 同时为进一步摸清“金角银边”底数,深挖潜力,以嵌入式体育场地建设为抓手,优化体育场地设施空间布局与供给结构,着力推动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制定实施《余杭区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以增量优配、存量提效、精细管理为着力点,统筹部署设施结构优化、居住区场地配建、园区场地嵌入、学校场地开放、公园绿地场地嵌入、桥下空间场地嵌入、河边绿道场地嵌入、智慧化运管八大专项行动,着力打造家门口的“健身房”和“10分钟健身圈”。同时为贴近区情实际,开展全区体育场地普查和嵌入式体育场地专项普查,对闲置可建地块建库管理、精准利用,持续优化体育场地设施空间布局和供给结构。如中泰街道选取杭瑞高速公路退让地块,对原有“脏乱差”环境进行改造,为社区1.3万居民提供多样化健身运动场所,辐射周边4万余群众。贴近群众生活,以服务城乡居民就近按需健身为目标,送体育场地“下基层、进村社”,在乡村布局的增量嵌入式体育场地占比达50%以上。其中,中泰街道运动公园、仓前街道欧美金融城南侧健身广场成功获评杭州市2022年嵌入式体育场地标志性成果,中泰运动公园建设经验在市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二期工作专报刊发。下一步,余杭区将持续开展嵌入式体育场地摸排工作,深挖潜力,为进一步完善体育公共设施体系、优化体育设施公共供给提供依据。通过在社区、公园绿地、滨水绿道、桥下空间、屋顶等区域见缝插针式建设一批公共体育设施,城区全面建成“10分钟健身圈”,实现重大公共体育设施市域全覆盖,行政村体育设施全覆盖。从而构建余杭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补齐健身设施短板,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 同时以筹备亚运会为契机,统筹全区体育场地设施规划建设,落实新建居住区和社区按政策配套建设群众体育设施,全年体育业务部门参加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体育健身设施规划评审会共19次。完善基层体育设施,推动嵌入式体育设施建设,完成203处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内含6处全民健身公园。完成环浙步道74公里主线和6.8公里径山示范段建设,组织线上打卡赛等赛事活动。加强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推进国际体育中心“一场两馆”开工建设。推动体育公园建设和体育元素进公园,建成中泰运动公园、良渚门户公园等标志性项目;积极推进水上、冰雪等场地建设,结合九东仙境星空露营地开设余杭首个大型戏雪基地。 再次感谢您对余杭区体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单位:余杭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3年6月7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