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 探索生态价值实现 打造生态美、产业优的“城市绿心”
届次: 十二届三次
领衔人: 区科协界别组
承办单位: 区梦溪水乡保护领导小组
协办单位: 区林水局、市生态环境局余杭分局、区城投集团
处理情况:

尊敬的区科协界别组提案人:    您好!首先十分感谢您对梦溪水乡及我区生态保护工作的关心关注。收到本提案后,梦溪水乡保护工程工作指挥部作为主办单位第一时间会同市生态环境局余杭分局、区林业水利局及区城投集团三大协办单位就提案中提到的问题及三大建议进行了研究,结合现有工作开展情况,深入汲取建议内容,力争在具体工作中落实到位,现将相关处理情况回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建议回复    针对提案中提到的梦溪水乡规划建设中生态先行、规划引领及系统保护的相关建议,梦溪水乡作为余杭区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的窗口项目,是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湿地湖链和余杭区南北中央轴线上的重要交接点,谋划伊始,便是以生态保护为第一要务,在《余杭区湿地保护“十四五”规划》中更是明确提出加强五常、和睦水乡等湿地资源的保护利用,打造世界级“湿地水城”典范。目前因杭州市城西科创大走廊体制机制调整,杭州市规划资源局正就包括梦溪水乡在内的未来科技城核心单位控制性规划进行新一轮的修编调整,规划中充分考虑了湿地湖链系统的生态完整性,通过对五常水乡、核心湖区、和睦水乡及周边方家桥港、闲林港等生态水系廊道的综合考虑,制定了分区保护、综合利用的蓝绿空间体系,可以在未来有效地保障梦溪水乡乃至整个未来科技城核心区的生态安全。同时2022年梦溪水乡指挥部结合具体工作,会同区林水局等相关单位先后完成了水利、湿地风貌两项专项研究,就区域内水质提升、水安全、引配水、水生态、水景观、植物群落及生物多样性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二十余项具体水利建设项目建议,同时形成了分区的湿地景观风貌及生境营造导则,以便指导各区块后续规划建设实施,切实加强梦溪水乡这一“城市绿心”的湿地生态保护力度,后续也将严格落实“三线一单”,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关,坚决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屏障。确保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二、关于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绿色低碳发展基础的建议回复    针对提案中提到的调研掌握区生物多样性信息、加强乡土物种及古树名木的保护与检测的相关建议。首先,我区近年来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调研和保护力度。目前在余杭境内已发现穿山甲、中国瘰螈、豹猫、貉和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中华水韭、二级保护植物水蕨。2022年4月,在径山镇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六角莲和金兰、球果假沙晶兰等珍稀植物,浙江卫视和各大媒体均做专题报道;5月,启动余杭区野生动植物本底调查,截至目前,共发现浙江省级别新纪录2种(侯氏猬、普通雨燕),杭州市新纪录3种(斑胸滨鹬、彩鹮、硫磺鹀),除上述物种外,还发现余杭区新纪录兽类1种(利安德水麝鼩),鸟类22种(达乌里寒鸦、小滨鹬、长耳鸮、中华秋沙鸭等),两栖类4种(福建大头蛙、天目臭蛙、凹耳臭蛙、大绿臭蛙),爬行类1种(古氏草蜥)。圆满完成北湖鸟类研究保护项目,记录到鸟类294种,其中一级保护8种,二级保护49种,首次记录到黑脸琵鹭、蓝铜鹟。完成3个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调查,记录地维管束植物139科487属862种,陆生脊椎动物202种。同时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体制机制建设,发布了《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余杭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余政办〔2022〕74号),举全区之力全面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同步开展区内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估,计划于2023年11月底前完成全区域、全网格、全物种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有效提升湿地保护软实力。其次是针对区内古树名木开展专项工作。目前余杭区现有古树638株,其中,一级古树资源24株,二级古树资源89株,三级古树资源525株;后备资源1321株。通过召开全区古树保护工作会议,开展余杭区古树及后备资源巡查监测和公益诉讼,落实整改问题29个。2022年实施古树救助41株,实施古树原地保护和迁地保护7株。梦溪水乡也在2022年开展了区域内“古建、古桥及古树名木”的“三古”专项调研工作,排查出2处古建,4处古桥,4处古树列入存档备案,以待后续结合相关规划设计进行综合性保护利用。    三、关于拓宽生态资源价值实现路径,促进生态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建议回复    针对提案中提到的打造余杭区生态产业链、推进GEP核算及生态碳汇交易的相关建议,首先,梦溪水乡目前正在修编的城市控制性规划中除了大型国际总部街区外,以低强度、产业组团的方式预留了低碳智慧产业园、创投创业村及国际产创孵化街区等多种类型的产业空间,便于未来吸引新兴中小企业,尤其是生态领域的优质潜力企业,为生态产业链发展提供了充足了空间保障。其次,余杭区持续探索推进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并开展生态碳汇先行试验工作。先期区林水局牵头已申报省林业碳汇试点县及长乐林场、百丈镇半山村两个先行基地,预计近期将确认名单;积极参与“浙林碳汇”项目减排量开发,共上报长乐林场950亩开发地块,已完成落地上图,5月份已完成样地监测、报告编制和核证备案,争取打通CCER市场开放前省内林业碳汇资产变现路径;同步会同浙江农林大学,启动编制《余杭区林业碳汇监测计量和碳中和建设发展规划》,已完成全区土壤、植被采集调查,预计6月底获得各层级林业碳汇计量本底数据,获得适用于余杭区的林业碳汇分析模型,10月形成规划方案;依托“云碳”平台,会同阿里云开发农林碳汇子场景,以数字化大屏形式展现余杭各层级林业碳汇本底数据和开发潜力,4月份已完成农林碳减排项目一期开发。结合现有林业碳汇工作经验,目前湿地碳汇相关工作也在同步探索研究中,后续将持续开展校企合作,借助社会专业力量,不断探索生态碳汇变现路径,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以上是您的建议办理及答复内容,请您提出宝贵意见!也请您继续关心关注梦溪水乡及我区生态保护相关工作,并在今后继续位我区的湿地保护、城市建设建言献策。谢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