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 | 让“家庭作业”不再成为“家长作业” |
---|---|
届次: | 十二届三次 |
领衔人: | 谷琦 |
承办单位: | 区教育局 |
处理情况: | 尊敬的谷琦代表: 感谢您对余杭教育事业的关心!您提出的《 让“家庭作业”不再成为“家长作业”》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对该问题的分析很有借鉴意义。诚如您所言,学校与家庭的独特性决定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分界。但个别学校或教师模糊了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边界,会留给孩子一些超出孩子能力的作业,不得不由家长代做,增加了家长负担。这种家庭作业实际上是教师变相将家长的教育边界扩大化,属于学校主动向家庭“越界”。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矛盾甚至冲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19〕26号)、《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教基〔2018〕26号)等等都有一些明确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作业考试辅导。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强化面批讲解,及时做好反馈。《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要求“科学合理布置作业。作业难度水平不得超过课标要求,教师不得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对于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这个问题,区教育局的态度也是一贯的、坚决的,明令禁止布置惩罚性作业、要求家长完成或批改作业的行为。 下一步,区教育局将多措并举,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认真落实课程方案和国家及省有关作业布置的相关要求,切实建立起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生态。 一、推动家校沟通系统化。您提案中建议要加强家校联系,促进家校合育,对此,我们非常赞同。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家校共育工作,将推出家校沟通模板,构建从幼儿园到高中覆盖全学段、包含全节点、利用全路径的家校沟通体系,实现家校沟通系统化,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提升。 二、科学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和作业量。一是加强作业监管。督促各学校成立作业监管小组,负责审查与统筹协调各年级作业数量及作业布置方式,并对学生作业数量及布置方式进行监督与检查。定期通报检查结果。二是加强行政干预。借助规范办学行为季度检查,引导中小学在课程开设、家庭作业量控制、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体育活动、免试入学等方面进一步强化措施、规范管理。三是健全作业布置的机制。在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和时间的基础上,优化作业的设计,创新作业的形式,强化实践性的作业,积极探索弹性作业、跨学科的作业。 三、进一步明确教师职责。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自己完成会更能提升能力,作为教师就是要负责学生在校的学习以及作业的批改等。区教育局将指导学校将规范布置作业作为学校考核教师的重要内容,通过考评机制进一步强化教师规范布置作业的意识,让教师履行好批改作业的义务,指导学校提升作业设计质量,确定各学段、学科的作业类型和质量标准,形成涵盖全市各学段、学科的示范作业,进一步提升全区整体的作业质量。 四、进一步明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职责边界。家校教育权责边界不清晰造成的紧张、冲突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家校合作的顺利进行。家庭也好、父母也好,应该给孩子的家庭作业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应该支持孩子能够自觉地完成作业。布置作业的职责,组织孩子完成作业的职责,批改作业的职责,是学校的事情,必须把这些职责边界划清楚。 当然,不给家长布置作业,并不意味着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就没有教育的责任了,家长也要在家里引导培养孩子养成自主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跟学校密切配合,形成育人的合力,防止“课内减负、课外增负”。区教育局也将依托家长学校加强家长教育,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子理念和科学的方法,正确看待课外培训和兴趣特长培养,配合学校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和社会实践活动时间。 再次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一如既往关注教育、支持教育,为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