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 加强未来乡村(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建设,让老人安心养老不离家
届次: 十二届三次
领衔人: 王玉坤
承办单位: 区民政局
协办单位: 区卫生健康局、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
处理情况: 尊敬的王玉坤委员: 您好。您在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加强未来乡村(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建设,让老人安心养老不离家》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区养老事业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此提案我局高度重视,多次组织相关科室负责人分析讨论,现结合我区实际,就您提出的建议答复如下: 您提出了“结合未来社区(乡村)建设 促进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的建议。您的建议和我们的工作思路不谋而合。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优先结合未来社区 (乡村)、城乡风貌示范带、一老一小应用场景等村社,整合多方资源,将健康一体机、生命检测仪等智慧设施设备引入养老服务场所,同时就近打造健康小屋等医疗场所,促进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智慧养老,实现一站式养老服务健康体验。截至目前,已先后覆盖12个镇街级百岁幸福家,本月底前将再覆盖15个村社级百岁幸福家。 您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全力打造银发服务综合体”的建议。我区积极建立养老服务管理机制,整合党员、社工、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及各类志愿者等队伍,组建居家养老“生活护理”、“关爱帮扶”、“家政服务”等服务分队,加强弱势老年人群体关心关爱,常态化开展老年人生活照料、困难帮扶等应急服务、便民服务、关爱服务,通过时间银行机制,实现可持续服务。如瓶窑镇的“瓶窑奶奶”团队,在辖区内开展日常理发、助乐助医、关怀探访等便民服务,嵌入各类民生志愿活动,充分发挥瓶窑奶奶民情熟、热情足、能力强的优势,注重创新,全力打造“银龄互助”志愿服务品牌助力共同富裕。截至目前,已先后成立“瓶窑奶奶”“红马甲”等34支志愿服务队伍。同时,上线“舒心养老”智慧应用系统,围绕老年人吃、住、康、享等需求,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做为支撑,实现就近就便吃饭、游玩、出行等日常生活。目前智慧就餐应用场景已成功上线“浙里办”,累计注册2.2万人,每日提供就餐服务累计达165万人次。 您提出了“建立多方协同机制 助力居家养老新模式”的建议。近年来,我区不断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资源整合、联动共建”的养老服务机制,逐步建立起与区域人口需求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同时建立“余小养”管家信息库,进行动态化管理,抓实三大队伍建设。一是抓实队伍专业化建设。实施“千人培训”计划,实现每万老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27人目标。二是抓实队伍品牌化建设。将更多退休老师、医生等具有专业人员聚焦在一起,重点培育一批如“瓶窑奶奶”等品牌化的养老服务专业队伍。三是抓实一线队伍专管化建设。设立村社养老服务专管人员,通过统一培训上岗,可为老年人就近就便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引导、供需对接、走访慰问等关心关爱服务,实现养老服务闭环式管理。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根据您的建议,结合我区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调动社会各方参与力度,全心全力做好养老服务工作。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民政工作的理解、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关注我们,并提宝贵意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