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 余杭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研发、创新集群和成果转换基地
届次: 十二届三次
领衔人: 周玲毅
附议人: 孙威
承办单位: 区农业农村局
协办单位: 区科技局
处理情况: 尊敬的周玲毅委员: 您好!您在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所提的《余杭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研发、创新集群和成果转换基地》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区农村农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在提案中提出的问题客观存在。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一是以产学研合作为桥梁,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积极探索我区农业科技创新机制,进一步深化我区农业经营主体与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现代种业发展,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推动全区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截至目前我区共开展“校地合作”项目百余项,总投入累计亿元以上。二是以科技项目为抓手,大力扶持农业企业。据上级有关政策和资金管理办法,结合我区实际,我区于2018年出台《余杭区农业科技合作项目和现代种业发展项目实施细则》、《余杭区农业“三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实施细则》,做到项目资金管理有章可循,为项目规范化实施提供依据。近三年来,我区共实施农业科技合作项目、现代种业发展项目15个,累计投入资金7千余万元,补助3千余万元;实施“三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项目27个,累计投入资金近3500万元,补助资金1千余万元。三是以科技下乡为载体,提升农技推广应用水平。每年开展二次以上科技下乡活动,在活动中不断丰富“科技下乡”活动内容,大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和农机具展示和粮油、蔬菜、水果、茶叶、农机、土肥植保等技术咨询和植物检疫及相关农业法律法规咨询,重点在机械化生产、品种选择、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上搞好科技指导和科技服务,满足农民在“耕、种、管、收”等方面的技术需求。 二、打造乡村创业创新空间。围绕局“12610”工作,重点以乡创空间建设为抓手,以培育乡村创业创新主体为目标,以“多元搭建平台、平台集聚资源、资源服务创业”为思路,加快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完备、配套服务健全、管理制度完善、产业特色鲜明、人才团队优秀、创新活力强劲的乡创空间(孵化基地),为乡村产业发展,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提供全方位支持、全过程服务,为我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新引擎。一是着力抓好乡创空间建设。根据前期摸排情况,依托各镇街、村社现有的闲置资产,打造一批建筑面积不少于3000平方米,具备相对集中的物理空间,有合理的功能分区,具有规范的物业管理和水电、消防、通讯、互联网等基本设施,满足乡村人才创业、产业发展对场地设施的基本要求。今年计划创建乡创空间3个。二是着力抓好乡创空间管理。制定乡创空间准入标准,明确优惠政策。引导运营主体组建创业服务团队,提供“店小二、一站式”服务,建立培训和导师帮扶机制。支持入园主体在创意农业、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等领域开展探索和实践,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三是加强财政资金引导。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通过财政直接补助的方式对乡创空间的发展予以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乡创空间内的创业人才、项目和企业。 三、大力开展双招双引。一是广开招才渠道。继续深化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育,探索建立一整套的农村职业经理人评价培育体系,今年计划公开招聘农村职业经理人3名以上。持续引入优秀人才,深化与浙大、农林大院校合作,深挖高校人才资源和项目落户乡创空间。二是强化靶向招商。梳理全区有意向的招商引资区块和招商资源,在项目招引上拓宽层面,成立项目需求和客商信息数据库,及时遴选意向投资项目,重点跟踪有市场潜力、科技含量和环保要求的中高端农业产业项目。今年计划全区层面开展农业招商对接会1次,以主动出击的姿态,积极握紧招商主动权。三是加强招商服务。提前做好客商拟投资产业、政策及项目等方面的功课,深挖符合乡创空间要求的各类项目和成果,根据不同地域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企业入驻不同的乡创空间,着力营造亲商安商软环境。 四、支持农文旅融合发展。一是根据《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和《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方案》,区文广旅体局已编制了《余杭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5年)》,谋划了村均经营性收入达到800万元,景区镇覆盖率达100%,实现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达到4.25亿元等重点任务目标,并制定了详细措施以保障目标完成。二是强化文旅赋能,建立中泰竹笛、自然造物两大传统工艺工作站,试点余杭纸伞制作技艺、径山茶炒制技艺、余杭木刻雕版多色套印术等省级非遗项目的非遗工坊,带动中泰街道紫荆村、径山镇径山村、径山镇小古城村、径山镇四岭村、瓶窑镇塘埠村等10个传统手工村落的1000多户农户参与非遗生产性保护,人均年收入增加值均高于全区农村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关心! 单位:区农业农村局 负责人:吴建中 经办人:章斌 2023年5月31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