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 关于义桥工业园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届次: 十六届三次
领衔人: 张海明
承办单位: 未来科技城
协办单位: 区交通运输局,区经信局,余杭街道
处理情况: 张海明代表:首先,感谢您对未来科技城产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关于您在区人代会上提出的《关于义桥工业园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经未来科技城管委会、区交通运输局、区经信局、余杭街道等多部门协商,具体答复如下:一、义桥园区基本情况(一)义桥园区范围:根据最新“三区三线”所划定的开发边界,义桥园区近期可建设范围东至申昊科技以东区块,南至新庙路,西至舟青线,北至G235国道,总用地面积约2750亩,其中工业用地1730亩。相比工业园区原规划范围增加了东侧、南侧大量可开发建设区域,减少了园区西北部少量土地,调整后的义桥园区新增土地面积约700亩,新增工业用地约600亩。(二)现状产业情况:园区内共有企业231家,其中宗地企业53家,入租企业178家,规上工业企业41家。随着近几年平台街道产业协同发展机制的运作,不少科技城核心区企业或孵化项目落户义桥,2022年产值和税收分别为64.71亿元和6.82亿元,亩均税收61.64万元/亩。二、园区提升改造(一)有机更新产业定位:随着南湖科学中心开发建设,义桥工业园区区域位置显著,根据《义桥工业园区有机更新方案》,园区将转型成为承接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等重大创新载体科技成果转化的首选地,推动海创园、人工智能小镇等创新孵化项目落地产业化的加速器,保障招商企业和区内优质企业产业持续发展的拓展区。在产业方面,重点引进智能制造、芯片设计、生命健康等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相关的制造业。引导优势企业自主更新存量工业用地上的产业楼宇,以提升容积率拓展产业空间,更新导入新兴产业,有效提高产业亩均效益,积极承接未来科技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二)政府主导的产业提升:1.加快熟地出让和新地储备。目前园区东侧及东南侧有已征土地约167.85亩,优先作为招商选址使用。2023年争取出让工业用地面积100亩,2024年计划出让工业用地面积150亩。2.提质低效用地企业。根据《杭州市余杭区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2022年工作要点》,通过多种差别化政策,倒逼C、D类低效用地进行产业提质或关停淘汰。3.实施租赁入园管控。对园区内入租企业,由街道负责持续追踪入租企业未来发展空间和产出效益,对低小散入租企业进行逐步清退,把好企业入驻门槛,提高租赁企业质量和产出效益水平。2023年实现亩均税收5万元以下,2024年亩均税收10万元以下工业用地清零。 (三)企业自主更新:1.加快在建项目投用投产。园区现有376.33亩在建工业用地,建成后可提供产业空间53.61万平方米。2.鼓励优势企业按照城市设计中的风貌管控逐步自主更新,优势企业以外的存量工业用地主体,支持与优势企业通过合作开发、定制租赁等方式明确空间用途实施有机更新,其他企业允许通过改扩建的方式用足原有用地指标。根据街道初步摸排,2023年有自主改造意向企业5家,2024年有改造意向企业10家。三、涉及道路交通及园区周边基础配套设施目前,义桥工业园途径公交线路有:465路(余杭西站—青山)、479路(径山车站—地铁禹航路站)、2489路(余杭西站—横畈),六公园至径山寺专线(六公园—大径山旅游集散中心)。未来科技城高度重视优化提升义桥工业园区区域的道路配套,现已在城市设计和控规修编批复阶段。已委托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开展城市设计,目前区域控规修编正由市里牵头实施。未来科技城也将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根据乘坐目的地,开通定制公交专线,同时,争取地铁规划站点,以满足员工的出行。根据义桥工业园区有机更新方案,鼓励企业自主更新时用足15%比例配套,临街布置且对外开放,用于服务园区生产生活配套,丰富整个园区配套。在彭凤线以北、中心大道以东地块安排为规划的义桥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可设置商业综合体,现已基本完成土地征迁,后期由区城投集团做地出让。目前,彭凤线的提升改造已在前期研究中,规划控制彭凤线标准断面宽度为36米,连接科技大道与老余杭城区,以提高义桥工业园区的核心竞争力。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未来科技城管委会工作的关心,希望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区经济和产业发展,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单位:未来科技城 2023年5月31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