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要求支持瓶窑凤都工业园加快提升改造并设立小微企业园区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3-01-28 00:00
信息来源:
浏览量:
案由: |
关于要求支持瓶窑凤都工业园加快提升改造并设立小微企业园区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
|
届次: |
十六届三次tr>
| 领衔人: |
|
承办单位: |
区经信局
|
协办单位: |
市规划资源局余杭分局,区应急管理局,区消防救援大队,市生态环境局余杭分局,瓶窑镇,区财政局,区商务局,区税务局
|
处理情况: |
尊敬的冯晓红代表:您提出的《关于要求支持瓶窑凤都工业园加快提升改造并设立小微企业园区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收悉,针对提案中提出的“建议区有关部门加快对瓶窑凤都工业园区提升改造的规划批准和帮助园区内企业设立规范运行的小微企业园”等建议,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前期有关工作推进情况(一)瓶窑凤都工业园区有机更新情况1.园区基本情况:瓶窑镇凤都工业园区范围为东至大雄山山脚,南至前程路,西至紫腾路-下金路一线,北至104国道,总面积2.75平方公里。园区有121个工业地块,面积约2696亩,共有企业457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68家,五星铝业等11家企业位列全区工业百强,五星铝业、鼎福铝业、恒立制造位列全区十强。2022年二季度,瓶窑镇规上工业总产值108.4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21.9%,凤都园区规上企业产值为90.2亿,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8.2%。园区内有349户农居。2.有机更新必要性:一是园区整体风貌与城市定位严重不符。企业质量良不齐、建筑年久失修,服务功能缺失、企业农居混杂,整体与北面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南面的中法航空大学科技新城杭州云城、未来科技城风貌严重不符。二是园区亩均效益分化严重。园区亩均税收约10万元,其中前25强企业以28%的用地面积贡献了58%的税收,同时亩均税收5万元以下的低效企业却占用44%的工业用地。一厂多租现象普遍,存在生产安全、房屋安全、环境保护等社会治理隐患。三是安商稳商压力较大。据统计,2017年园区企业技改项目备案77个,2018年断崖式下跌至38个,2019以后实际发生技改均在20个左右,突出反映企业投资信心不足;42%的规上企业在区外购置土地或设立分支机构,恒立制造、知味观等骨干企业因产能无法得到满足均在市外拿地建设。若园区总体定位不定,优质企业外流现象将加剧。四是产业联动发展需要空间。近年来,越来越多优质企业主动到瓶窑寻找产业化空间,近半年来仅来自城西科创大走廊范围内的客商就超过20家。瓶窑需腾出空间承接优质项目,特别是严防优质企业流出我区。五是企业有机更新需求强烈。部分规上企业一直有闲置土地却无法开发,在前期调查中,25家企业明确表达改造意愿,骨干企业普遍希望“在杭州建立总部+在市外布局生产”,但若规划一直停批则存在总部、生产整体外移的风险。 3.有机更新工作推进情况一是全面排查底数。组建专业队伍开展园区排查工作,全面摸清企业经营、建筑等情况,同时强化数字赋能,自主开发小程序以利数据分析。累计排查市场主体512家,其中企业457家、个体户55家。园区共有实测有证建筑面积128万方。二是完善方案编制。确立以企业自主改造为主、政府改造为辅的总体思路和“四个一批”原则。即重建提升一批:对亩均税收、综合效益较好的企业,由政府统筹规划,鼓励企业自主重建,提高容积率,比如杭州利富豪机电有限公司、杭州鸿光浪花豆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形象改善一批:对104国道、凤都路等主干道沿线形象面貌较差的企业,鼓励企业自主或由政府统一进行外立面整治,比如华炫工贸、凤源塑钢等企业;国资经营一批:对“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园区功能、文物管控保护”所涉及的企业,以国有公司为主体进行收储、建设或返租、改造、运营,提升综合效益,比如观山路东侧拟返租区域;倒逼改建一批:对建筑形态尚可、低散乱企业聚集、安全环保隐患大的企业,加强与区级部门的联合整治力度,把握一支队伍管执法契机,强化整治,倒逼改建。三是聚焦重点企业。对主干道沿线及有意愿提升的43家企业全面开展走访服务,面对面了解企业发展规划、生产经营、相关诉求等情况。积极就13家拥有自主提升意愿企业的文物勘探工作与良管委进行对接,其中鸿光浪花、利富豪机电、锴越新材料、一运等企业已在制定实施方案。四是召开专题会议。去年7月,余杭区工业用地有机更新领导小组召开第四次专题会议。会议听取并原则同意瓶窑镇关于凤都工业园有机更新方案的汇报。会议已明确:方案范围东至大雄山山脚,南至前程路,西至紫塍路-下金路一线,北至104国道,有机更新范围2696亩。功能布局为沿104国道以科创、文创类企业为主,羊城路以南区块以智能制造企业为主,观山路以东区块以新兴制造企业为主。产业定位为航空装备制造(商用无人机、航空发动机相关部件、航电系统元器件等)、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航空新材料、新能源材料等)、大健康(以诊断试剂、医用耗材为代表的医疗器械等,保健食品、健康食品等)、文化创意(文化艺术品产业、创意设计产业)等。区交投集团作为瓶窑凤都工业园有机更新实施主体,瓶窑镇做好园区征迁等工作。五是重点实施推进。去年以来凤都工业区内部分地块通过控规局部调整的方式通过了选址论证,已陆续开展提升改造。2022年以来,瓶窑镇累计完成有机更新工业用地373.65亩,征迁五星风机、新锐机械等企业3家,实施泰熙生物、莱恩瑟特等企业自主更新项目3个,启动锴越新材料、雄丰汽配等企业自主更新项目12个,成为全区首个规上工业产值超过200亿的镇街。同时目前正推进凤都工业园整体规划提升调整,瓶窑新城控规单元详细规划正进行网上公示,公示结束后按流程加快推进报杭州市审批。另外凤都工业园区有部分地块为良渚遗址区范围内,良渚遗址保护总规目前已报国家文物局进行审查,审查结束后按程序报批。(二)小微企业园区建设提升情况1.我区小微企业园建设总体情况:小微企业园是指由政府统一规划,各类主体开发建设,集聚效应明显,产业定位明确,配套设施齐全,运营管理规范,生产生活服务健全,企业入园成本合理,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和成长壮大提供生产经营场所,具有准公共属性的小微企业综合发展平台。近年来,余杭区全面落实省、市决策部署,通过机制保障、政策引领、服务升级等多项举措全力构建小微企业园微生态,着力将小微企业园打造成全区小微企业安全规范发展和创新提升发展的特色化产业平台,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余杭区获评全省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财政专项激励重点区(县、市)荣誉称号,2022年成为全省首个小微企业园数字化管理县级试点,2023年被确定为园区精准服务中小微企业财政专项激励试点工作实施主体。截止目前全区累计共认定44家省级小微企业园(4家已退出),其中省五星级小微企业园2家、四星级小微企业园2家,省级数字化示范小微企业园5家。获评2021年度杭州市示范(三星级)小微企业园27家,总数位列全市第一。 2.小微企业园政策支持情况。余杭区通过制定出台园区支持政策鼓励引导小微园规范化发展。从2022年起,余杭给予年度绩效评价为A、B档园区的运行主体30万元、20万元奖励,对当年度新认定省五星级、四星级园区的运行主体奖励120万元、100万元,引导和鼓励广大省级小微企业园提质增效,争创星级园区。而我区制定的创新余杭“黄金68条”全新产业政策体系,在工业用地有机更新、园区运行主体等多个方面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比如推动工业用地有机更新,通过政府主导改造、企业自主改造、社会资本参与改造等方式鼓励推动全区工业用地有机更新。经评审认定,对于有机更新主体给予最高LPR的30%的贴息,单个项目最高500万元。又如提升创新载体创建水平,对众创空间、孵化载体、小微企业园、经主管部门认定的专业园区等各类创新载体荣获国家、省、市、区级相关荣誉的给予创建主体最高300万元奖励。另外,国家统一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小微企业园减税降费的优惠扶持政策,经认定为省级小微企业园区,可以按规定享受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2021年、2022年我区分别为全区小微企业园减免两税6700余万元和10400万元,成为全市唯一针对小微企业园“两税”进行减免的区(县、市),进一步引导小微园区规范化发展。3.凤都园区内小微园改造提升情况。一是聚焦品质提升,强化环境配套。依托“大综合执法一体化”改革契机,积极发挥镇域一支队伍管执法优势,创新探索工业企业诊疗式“综合查一次”实践,紧盯低散乱污、安全隐患、违章建筑等关键点位,开展专项体检43次,实现工业园区规上企业全覆盖,确保各项整治抓实抓细。截至目前,累计完成低散乱企业腾退25家,腾出空间3.4万方,拆除违章建筑2.1万方,整治安全隐患点位432处,守牢园区消防和应急管理等安全底线。另外切实完善工业园区功能布局和产业配套,大力实施鸽宝山园区南部配套道路、鸽宝山产业邻里中心等道路、管综、景观、邻里中心项目,建成投用瓶窑三小、长命小学、长命幼儿园等教育资源公共配套,新增学位供给2000余个,总投资3.28亿元,持续夯实园区发展基础。二是继续聚焦产业能级,加速腾笼换鸟。实施存量空间提效行动。以“一企一策”推动低效企业改造提升,引导24家企业实施自主更新,计划提升低效用地550亩以上。同时实施闲置空间提质行动。对五星风机、新锐机械予以征迁,创新并用“征迁+重新出让+政企合作+开发运营”路径,切实提升闲置空间产业品质。同时,引导村集体等多种运营主体建立“产业集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多元化”的产业运维模式,积极培育省级小微企业园。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一)针对凤都工业园区有机更新根据目前已经审批通过的凤都工业园区有机更新方案,加快推进征迁,完善环境配套,进一步按照园区业态定位打造产业集群。1.支持企业提升。大力支持优质企业自主更新,拉动经济增长。要求各企业加快规划节奏,会同良管委、规资、苕溪公司等部门进行项目评审,按照“成熟一个实施一个”的原则,尽快实质性启动优质企业自主改造,力争推动华炫工贸、凤源塑钢等企业完成自主立面改造,鸿光浪花、利富豪、销越新材料等企业加快启动建设工程。2.开展环境改造。为确保园区有机更新工作稳步推进,会同国有公司明确主干道沿线和重要节点企业立面改造方案,开展市政设施改造,改善园区整体风貌。3.启动规划环评。为把控园区业态,启动园区规划环评编制,通过环境评价控制产业准入,明确主导产业方向、制定负面清单,为后续产业导入提供支撑。(二)关于小微园改造提升 1.打造园区建管新路径。进一步落实小微企业园联席会议工作制度,联动部门、镇街、平台多方合力,围绕能源、环评、人才、税收、消防、金融等方面对小微园区建管进行指导,强化对小微企业园的空间布局、成本控制、政策供给及公共服务保障。同时聚焦新经济体系导向和产业链强基补链,明确小微企业园主导产业定位,指导园区有机更新升级产业空间,持续放大集聚效应。另外针对省级小微企业园高频共性事项,推进智慧秒批试点,对部分小微企业园事项进行申报后自动推送,有效简化审批流程。 2.打造园区服务新示范。推动余杭区“黄金68条”“强信心、拼经济36条”等政策包落实落地,并积极按规定实施小微企业园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差别化减免政策。同时发挥评价考核“指挥棒”作用。从亩均效益、企业培育、安全生产、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对省级小微企业园开展绩效评价,鼓励园区星级化发展,对安全生产不达标或绩效评价较差的省级小微企业园进行约谈,强化整改督办,倒逼省级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 3.打造园区发展新模式。要进一步发挥小微企业园联合会桥梁纽带作用,制定发布“蔷薇行动”计划,加大公共服务供给,每月定期举办专项活动,围绕招商运营、政策申报、产业发展等主题开展交流探讨,进一步搭建起政府与园区沟通的桥梁。同时要进一步提升园区数字化水平,以建设全省首个小微企业园数字化管理县级试点为契机,探索全区小微企业园区数字化改造,着力打造“运营智慧化、服务平台化、管理数字化”的数智小微企业园,提升园区企业精准服务和培育水平。区经信局2023年6月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