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朱解语 陈玮铭) 在鸬鸟镇前庄村村道的转角处,伫立着一座两层楼的工作室——“篾匠姑娘”。这里是一个竹编世界,承载着主理人徐无瑕的奇思妙想和巧手实践。
在众多竹原料的包围中,徐无瑕手持篾刀、刨子,将竹子劈成一厘米宽的光滑竹条,赶制中秋绣球滚灯新作“好运蝶蝶”。竹条编织成球状骨架,装上篾球和灯串,粘上粉紫色布料,缀以流苏和绣球,举起时宛如蝴蝶振翅,同时还融入古代乐器“磬”(谐音“庆”)的造型,增添了吉祥之意。
“每件作品都要经过多轮设计、改版、打样。”徐无瑕说,蛇灯耗时三个月,今年的中秋作品光配色就调了十多种。
工作室里,扇子、风铃、手机包等竹编品瞄准年轻人需求,以DIY材料包为主,零基础也能上手。“化繁为简是我们的创作理念。”徐无瑕介绍,用简单技法结合亚克力、金属等材料,代替复杂工艺,半小时就能完成作品,8—10岁的孩子也能操作。
与竹编的“一眼万年”,始于杭州手工艺活态馆。彼时,徐无瑕还是建筑设计师,被象山竹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心荣的技艺所吸引,她爱极了竹材的环保、质朴与韧性,毅然辞职拜师,学艺三年。
作为新一代篾匠,徐无瑕想让竹编“接地气”。她以传统技艺为基,融入现代审美,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作品与制作教程。“去年中秋推出的‘拋天富桂’绣球滚灯卖了近8000个,成为我创业的转折点。”徐无瑕说,订单暴增后,她扎根前庄村,看中的就是这里的毛竹资源和优美环境,以及租金减免、人才引进等政策,“我和团队都喜欢在没有‘天花板’的地方工作。”
去年,“篾匠姑娘”工作室销售额约200万元,蛇灯还登上了湖南卫视小年夜春晚。对于鸬鸟镇在建的1000平方米竹综合产业园,徐无瑕充满期待:“这里既能展陈产品,又能让线上粉丝线下打卡。希望让竹编这门古老手艺更年轻,产品能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