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朱解语 陈玮铭 通讯员 葛丹萍 陈玟州) 造血干细胞是生命的火种,燃起无数血液病患者重生的希望。9月2日上午,在杭州某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37岁的何杰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余杭区第49例捐献者。
当日上午,何杰躺在病床上,等待血细胞分离机将血液从身体抽出,并分离出造血干细胞。今年7月,医院通知何杰与患者完成高分辨采样配型,然而随后的体检却显示他有几项指标异常,让捐献之路陡生波折。为了达到捐献要求,何杰不仅每天运动一小时,还努力改善饮食和作息。在第三次复查时,各项指标终于合格。
伴着血细胞分离机的轻微响声,一位朋友为他念起了受捐患者写下的感谢信:“每次想起您未曾谋面却全力相助的模样,我就咬牙告诉自己,不能辜负这份善意。我会永远记得在我人生最黑暗的时刻,您用造血干细胞为我重新点亮了生命的灯,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带着这份幸运好好生活,尽己所能去帮助别人。”何杰听完后,悄悄红了眼眶。
何杰是良渚街道良港村人,是西塘河村网格员。2020年5月,在参加一场红十字会宣讲活动时,何杰毅然加入了中华骨髓库。非亲缘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概率仅为十万分之一,五年后的今天,他如愿以偿。
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260毫升的“生命种子”顺利采集完成,第一时间送往患者所在医院。
同样来自良渚街道的另外三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何维、王华亮、胡东辉特地来看望何杰。
同为良渚人,胡东辉曾与何杰共事,身为退伍军人的他于2016年8月完成捐献,是他动员何杰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并全程支持和鼓励他完成了捐献之举。正是因为相信“救人一命是最大的人生意义”,这场温暖的生命接力才得以不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