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为张帝读受捐者的感谢信


本报讯 (记者 朱解语 于熙然 通讯员 陈玟州) “因为您,我有了战胜病魔的底气,这个家庭也得以拥抱未来……”38岁的张帝躺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成功捐献323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听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念完受捐者亲笔写的感谢信,他感慨万千。

非亲缘人群之间的造血干细胞配型相合率仅几十万分之一,所以每次成功捐献都堪称一场“生命的奇迹”。“我们只付出一点辛苦,就可以延续他们的生命、拯救一个家庭,没什么好犹豫的。”张帝说。

张帝是一名消防工程师,良渚街道人。六年前,在一次紧急救援事件中,他响应号召前往无偿献血,此后献血便成了他年年坚持的习惯,截至目前已累计献血超3000毫升。

去年6月,张帝加入中华骨髓库,时隔一年接到了区红十字会初筛回访的消息。他回忆,自己没来得及和家人“报备”,就直接同意了,当时的心情“既惊喜又意外”。

因为体重偏胖,张帝坚持每天抽时间锻炼,妻子吴美美更主动帮他调理饮食。“我们上网查了,他需要补充蛋白质,多吃蔬菜。”吴美美告诉记者,他俩是大学同学,“在我心里,他一直是很有爱心的人。”

9月23日,整个采集过程持续了5个多小时,张帝始终微笑着,妻子和医护人员陪伴在旁。下午3时许,323毫升的“生命种子”顺利完成采集,第一时间被送往受捐者所在医院。

得知自己是余杭区第5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张帝表示很荣幸,未来他愿意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公众宣传讲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能消除大众的顾虑,呼吁更多爱心人士加入中华骨髓库,积极参与到这项崇高的公益事业中来。与我们一道,与爱同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