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媛媛 通讯员 沈宇皓) 秋风送爽,转眼又到吃柿子的季节。走进中泰街道白云村的云见农场,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不同于传统的高大柿子树,这里的太秋甜柿树长势低矮,挂在枝头的甜柿被一层专属保护袋包裹着,既能有效防止病虫害侵袭,又能避免鸟类啄食,还能保证果实色泽均匀。拨开保护袋,青绿色的果实呈扁圆形,个头饱满,拿在手里沉甸甸的。

“太秋甜柿口感独特,咬一口能尝到苹果的脆爽、梨的清甜汁水,还有哈密瓜的香味,被称为柿子界的天花板。”云见农场负责人吕建军告诉记者,自从甜柿开始采摘上市,农场的订单就源源不断,“现在每天能卖几十箱,不少顾客都是提前预订的。”

据了解,太秋甜柿不仅口感出众,单宁含量也低。“单宁是引发涩味的主要元素,普通柿子的单宁含量高,吃多了容易刺激肠胃,还可能引发结石问题,但太秋甜柿单宁含量只有普通柿子的二十分之一,无需捂熟,洗净就能直接吃,不会引发结石,还可以和螃蟹一起吃。”吕建军说。

从现在起一直到12月,都是太秋甜柿的黄金赏味期。“我们共种植了2500棵太秋甜柿树,占地24亩,今年产量预计比去年翻一番,能达到6000—7000斤。”吕建军介绍。

很难想象,这片硕果累累的果园四年前还是一片荒山。那时,吕建军看中了太秋甜柿的市场潜力,决定在白云村发展种植。为了种出高品质的甜柿,他坚持不打除草剂,采用纯有机种植,给每棵树都装上滴灌系统。四年间,荒山变成了丰产果园,用心种植的甜柿也凭借过硬的品质收获了一大批回头客。

今年,云见农场迎来了新主人——吕建军的女儿吕楚滢。00后的她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舞台设计专业,今年6月辞去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大城市的生活很精彩,但我更喜欢这里的阳光、果香和泥土气息。”吕楚滢说。

一开始,吕建军以为女儿只是来“体验生活”,但吕楚滢用行动打破了父亲的顾虑。她每天清晨7点就穿梭在果园里,从规划场地到动手施工,一步步动手推进农场改造。如今,农场里多了不少新景致,几间蓝色小木屋错落分布,原本的空地也被改造成草坪。

“我想把自己的设计理念融入农场,打造一个更符合年轻人喜好的自然空间。”吕楚滢说,农场改造预计国庆期间可完工开放。届时,游客不仅能采摘新鲜的太秋甜柿,还能在农场木屋里喝咖啡、在草坪上搭帐篷露营,沉浸式感受亲近自然的惬意生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