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潘文) “AI+政务”时代是什么样的?在社区里,“社区智能助理”帮忙理清千头万绪、提升响应速度;在政府运行中,“网络安全助手”实时解析数据、快速整理安全问题并督促整改……各种智能体融入日常,推动政务服务向精准化、智能化升级。
今年以来,余杭区深入推进数字政府2.0建设,目前已有15个智能体被纳入区“AI+政务”智能体矩阵,覆盖营商环境优化、社会治理创新、政府履职提质等核心领域。9月18日举办的首席数据官队伍“数智荟讲堂”2025年第三期培训上,全区首席数据官队伍更是接受了智能体搭建现场培训,无需编写代码便可自主创建个性化AI助理。
AI赋能,让社区工作人员有了“聪明”的小助手。前不久,余杭街道宝塔社区工作人员将整理好的政策文件导入“‘AI余杭’智能体搭建平台”。5分钟后,余杭首个零代码社工智能助理“宝塔社区助理”生成“上岗”。
“网格员入户走访时会碰到居民询问一些业务办理的问题。以往,如果不是这个业务条线的人,就不太了解具体流程,现在当场问一问智能体助手,就可以得到答复,向居民进行解答,无需将问题带回后交由条线人员回复。”宝塔社区委员会副书记金莉说,之后还将让智能体“学习”更多和社区相关的政策,更好地提升社区办事效率。
AI赋能,让数字化平台安全运维更加高效。9月2日,“网络安全助手”智能体在全区范围内发布上线,针对云、网、平台、应用等安全事项及巡查内容,通过知识库实现智能化的快问快答。
“‘网络安全助手’上线后,将‘人工读报’的传统流程改为‘AI实时解析’,单期月报平均处理时长由2小时减少至20分钟,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区数据资源管理局大数据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叶辰阳说。
人工智能浪潮奔涌之下,越来越多的智能体将成为政务服务“好助手”。
“面对营商环境迭代升级、社会治理颗粒度细化、政府履职效能精准量化的新要求,传统‘条线分割、数据壁垒、人力密集型’政务服务供给模式已难以匹配高频、复杂的业务需求。”区数据资源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算力,集中建设一批场景专属、能力互补、安全可控的智能体,既降低行政成本,又提升群众获得感。智能体矩阵全面运行后,政府决策将实时感知、提前干预,推动行政运行成本持续下降、公共服务精准度显著提升,让区域营商环境更优、社会治理更稳、群众获得感更强。
截至目前,“网络安全助手”已初步搭建并上线,“人才智能助手”“数字干部助手”正在效果调优中,“诉小助”“法理通”等9个智能体已在立项谋划或开发当中,初步形成余杭“AI+政务”智能体矩阵。
在加快打造智能体矩阵的同时,如何提升AI技术运用水平?目前,余杭区建设了统一模型底座及智能业务集成开放平台,为各业务单位搭建政务智能体提供支撑工具,为全区政务服务提供统一、高效、安全的智能支撑。在技能提升上,区数据资源管理局创新打造“AI练兵场”实训体系,围绕知识库构建、场景适配、效果调优三大模块,已开展系统化培训2次、专场培训会39次,累计覆盖2000余人,助力每个基层工作人员都能成为“AI训练师”。
在跳动的数字脉搏中,AI正成为这座城市的基础能力,不断为余杭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