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科阿里中心


(记者 宋晗语 陈书恒) 在余杭,除了看千年山水、文化底蕴,还看什么?必是科技创新、产业创新。

9月20日上午,在余杭区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暨打造“模域空间”人工智能高地大会上,余杭区人民政府正式与阿里巴巴集团开启合作共建新征程,共同打造AI+生态创新平台“模域空间”。


什么是“模域空间”?

“模域空间”,取意“聚焦垂直领域的AI大模型创新开发空间”。该空间以未科阿里中心6.5万平方米产业空间作为核心载体,同步打造AI杭州开发者线下社区,围绕算力、数据、模型及智能体、智能终端应用四条细分赛道,建设以高性能智能算力和高质量数据集为基础设施、以模型与智能体(Agent)开发为核心生产力、与行业应用场景深度融合的AI+产业生态园区。

目前,核心载体未科阿里中心开辟了3000平方米实体空间作为先导区,其中,创业共享空间为人工智能领域开发者、自由创业者、初创企业提供高效办公、共同创造的综合性实体空间;展示中心集中展示区域算力资源与调度、数据合规、大模型交互、智能终端产品、余杭区场景开放与应用示范案例;开发者部落融合社交与会场功能,定期举办工作坊、黑客马拉松、投融汇及技术沙龙,搭载政府业务部门和第三方合作伙伴,是一个公共服务平台。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聚焦AI创新创业的目的地:只有一个人,也可以在此随时开干;想要碰撞灵感,隔壁桌就是上下游伙伴;有流量、技术、资本需求,园区就包含了创业者所需的所有生态。正如“模域空间”先导区001号AI创业者蓝耀栋所说:“这里创业成本低,创新氛围好,能对接上下游资源,我们可以毫无顾虑地互相鼓励着往前走。”

当然,6.5万平方米远不是“模域空间”的极限。

此次余杭区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共建,背后指向的是一个清晰的逻辑——要打通算力、数据、模型和应用四个核心环节,构建涵盖核心技术攻关、高端要素支撑和特色行业应用的完备生态体系,打造集技术研发、产业孵化、场景落地、生态协同于一体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举全区之力,辐射带动余杭区整体从人工智能向“人工智能+”跃升,让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目标也是一致的——依托“模域空间”等高能级人工智能产业平台,到2027年,高标准打造一个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本地算力规模达到27EFLOPS(计算机性能的度量单位,代表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达到30家,孵化10个业界领先的行业大模型,汇聚10PB(拍字节,计算机存储容量单位)高质量训练数据集,培育“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50个以上,集聚行业高层次人才100名,全面形成创新活跃、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为什么要共建?

先说余杭。在数字经济发展的风口,余杭抓住了“黄金十年”。十年间,余杭完成了从消费互联网到大数据,从云计算到人工智能,再到布局未来产业的轮动式增长,全区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和换挡晋级。2024年,余杭交出了一份含金量十足的经济发展答卷:全区GDP总量达3355.67亿元,历史性超越行政区划调整前的大余杭。这份突破并非终点,2025年上半年,GDP总量、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省第一。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是余杭对发展机遇的敏锐捕捉,对产业趋势先人一步的前瞻布局。

再看阿里巴巴。作为全国最早投入AI技术研发及应用探索的科技公司之一,阿里巴巴集团拥有全球第四、亚洲第一的云,以及从AI算力、AI云平台、AI模型、开源生态到AI应用的全栈技术能力。今年2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这也创下了中国民营企业在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投资纪录。

为何携手?当一个极具远见的政府,与一个极为庞大的巨头并肩作战,答案不言而喻。

在布局上,余杭顺应发展大势,与区域产业包容发展,每一步都走得恰逢其时。“模域空间”的诞生,便是将更为集中的力量施展在了更为聚焦的赛道上。当“人工智能+”风潮席卷而来,“模域空间”或将成为这个时代新的产业地标。

在定位上,余杭投入了耐心资本,阿里展现了共生之心。过去,产业发展更多的是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现在,政府退到幕后提供更多服务支撑,用城市这座大平台筑巢引凤。阿里巴巴则体现了其作为链主企业的平台性,以自身强大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体系吸引集聚众多科创企业前来,以更加垂直的角度,赋能中小企业更快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规模化生产和落地应用”。

余杭区与阿里巴巴此次政企携手合作共建,将是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我能看到未来,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伙伴在市场中发挥主导作用,形成一个点,到一个圆,再到一个爆发的格局。”浙江经略规划咨询集团董事长、浙商智库新锐百人会研究员魏李鹏如此评价“模域空间”。


如何长远发展?

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标志着人工智能发展从技术突破向全要素赋能跃升。这是一个鲜明信号——人工智能改变了生产力与生产之间的关系。

过去十年间,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影响,不亚于互联网为人们生活所带来的变化。未来十年,“人工智能+”将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多方面带来更深层的影响。

在20日召开的大会上可以看到,余杭区正在倾注更大力度、更多举措、更多人工智能城市机会场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阿里巴巴也是拿出了十足的诚意,以自身优势,为AI开发者和创新创业企业提供涵盖企业孵化、技术培训、融资对接、要素供给、场景开放与市场落地等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务。

我们不难预见,“模域空间”作为余杭区AI+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将会是抢占AI+话语权、发展新经济生态、吸引全国乃至全球顶尖人才的又一“强力磁石”。

今年7月在区委十五届十二次全会上,余杭区提出要深化构建以“人工智能+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类脑智能”为特色的“1+3+X”未来产业体系。“人工智能+”作为龙头,强脑科技、灵伴科技、迅蚁科技等众多未来产业代表企业的强势崛起也说明,余杭早已瞄准了赛道并在加速奔跑。

十多年前,余杭区抓住了数字经济的时代风口,引进了阿里巴巴这样的龙头企业,启动建设了未来科技城这样的产业平台,实现了从农业大县到全省经济第一区的华丽转身。

下一个“黄金十年”,余杭还将站在怎样的潮头,推出多大的波澜?我们期待“模域空间”从原点出发,为我们带来有核无边的想象空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