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阳光正好,余杭街道老年活动室内笑语盈盈,十几位银发学员正盯着手中的智能手机学习短视频剪辑。“选中照片,点击‘一键成片’,再添加转场和音乐……您看,短视频就做好了。”在老师的耐心讲解下,72岁的陈大爷按步骤操作智能剪辑软件,不过几分钟,一段记录退休生活的短视频便生成了。

这是余杭“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科普专项行动中的一个场景,也是我区扎实推进“安康颐养”民生实事项目、助力银发群体融入智能时代的生动缩影。截至9月,余杭已累计开展智能手机应用培训320余场次,惠及超10000人次,提前完成年度目标。

今年以来,区科协联合镇街、村社、高校等,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高频场景,精心设计定制化、场景化课程,围绕手机挂号、扫码支付、视频通话、交通出行、AI应用等实用主题,开展集中授课、一对一辅导、互动体验,帮助老年群体从“不敢用、不会用”到“愿意学、能操作”。

8月底,为迎接首个全国科普月,余杭区“科创巴士”正式发车,银发学员乘着巴士走进天目山实验室、未来科技城城市展馆、浙江大学成果转化基地展厅、菜鸟智谷等,近距离体验机器人技术、智能物流、低空经济等创新应用。“移动课堂”让老年朋友在真实场景中触摸科技脉动,感受智能时代的无限可能。

“我们把科普服务送到老人身边,就是想让他们真切感受到科技不是冷冰冰的,而是有温度、可亲近的。”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

自“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科普专项行动启动以来,已组织动员高校青年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等300余人参与教学服务,组建了一支稳定可靠、热心公益的助老科普队伍。与此同时,不少老年人学会基础操作后,也会主动当起“银龄数字导师”,帮助更多同龄人拥抱智能生活,形成“培训-实践-互助”的良性循环。

随着“银发经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如何以科技赋能老年生活、助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余杭通过系统布局、区街联动、多方参与,积极推动“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科普专项行动提质扩面,持续擦亮“舒心养老”招牌,初步构建起覆盖全区、响应快速、服务精准的老年人数字素养提升体系。

面对智能技术的持续迭代,余杭还将联合老年大学、养老机构等,围绕老年人实际需求,拓展学习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助力更多银龄群体融入智能时代。

夕阳无限好,智享正当时。在余杭,银龄长者已踏上数字快车,拥抱智能新生活。他们以指尖触摸时代脉搏,书写着温暖而智慧的晚年故事。

组稿/朱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