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杨阳) “平台提供的快速预审服务,让我们的发明专利授权周期从18个月压缩到2个月。”浙江衡美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这位企业负责人口中的平台是良渚新城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运营两年来,该平台已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全链条。截至目前,已推动135件发明专利进入预审通道,其中有75件通过预审。
“平台为我们的30件商标提供监测和续展服务,有效避免了品牌权益流失。”翻翻动漫集团法务负责人表示。
在助力企业应对知识产权风险方面,平台展现出专业高效的服务能力。杭州膳佳家居公司中秋礼盒设计遭侵权后,平台迅速介入,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帮助企业成功维权。
平台的线下服务同样成效显著,设立的6个专业服务窗口已累计提供咨询服务5500余件,完成办件量1700余件,还推出了“数字作品备案免费服务周”“商标免费服务月”“著作权免费服务周”等系列“0费用”服务活动。
两年来,该平台已成功培育21家浙江省专利产业化“金种子”企业、1个省级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区、1个省级品牌指导服务站,以及多家省市级示范企业。通过“全流程、一对一”服务模式,累计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申请899件,其中商标400件、著作权368件、专利131件,授权率和通过率均超全国平均水平。
“除了常规服务,我们还主动走进企业,提供上门定制服务。”良渚新城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负责人刘晓慧介绍,目前已累计服务企业1500多家,提供服务266项,涵盖布局、申请、维权等多方面,还组织了27场专题培训、800余人次参与的知识产权相关活动,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创新保护意识。
未来,良渚新城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将重点开展专家库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等工作,辅导在库“金种子”企业提质升级,持续扩大良渚新城企业入库基数,以扎实的服务和清晰的规划,持续为区域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阅读延伸
为打破传统服务壁垒,良渚新城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矩阵——
线上平台覆盖全域企业需求,整合专利、商标、版权等全领域数据资源,实现政策查询、业务办理、信息预警等功能“一网通办”。2024年,平台注册企业1589家,提供咨询服务超5000人次,1000余家企业从中受益。
线下,在良渚数字文化社区和生命科技小镇设立6个服务窗口,涵盖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保护、公证和金融服务,形成“一站式”服务枢纽。窗口团队由硕士以上学历、具备中级以上知识产权经济师职称的专业人才领衔,从数字作品备案到专利申请代理,全方位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这种“线上高效协同+线下精准对接”的模式,打通了知识产权服务“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