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一口,笑到停不下来”“嗨气球”“奶油气弹”“甜甜的快乐气体”……这些听起来无害的词汇,指向的是同一样东西——“笑气”。
17岁的娇娇(化名)在母亲眼里是一个优秀的孩子,直到民警找上门时,其母还对女儿购买吸食“笑气”的行为一无所知。娇娇第一次接触“笑气”是在初中,当时是和多名同学一起吸食。在警方传唤过程中,娇娇的状态很不好,说话时断断续续,记忆常常出现空白区。她表示,自己在吸食“笑气”后,出现了胸口疼痛,会不自觉地流口水,腿也变得不好使了。
近年来,“笑气”等非列管成瘾物质滥用蔓延加速,呈年轻化、低龄化趋势。今年1-8月,我省共侦办“笑气”刑事案件22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79人、行政处罚2510人、训诫登记涉“笑气”人员4060人次,缴获28万余升,较去年同比均大幅上升。
民警介绍,许多吸食“笑气”的青少年都有出国留学的经历,还有部分人是在酒吧等娱乐场所接触到的。“笑气”之所以流行,首先是因其制作简单,价格较低,购买方便;此外也与它具有社交属性有关,在部分青少年中,“嗨气球”已成为一种社交娱乐方式。
■“笑气”到底是什么?
“笑气”,化学名称为一氧化二氮或氧化亚氮,是一种无色、不可燃、微甜的气体,广泛应用于医疗临床、食品加工、电子工业、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领域。“笑气”因麻醉、镇痛等药理学作用,被用作麻醉药或止痛剂已有200多年历史。另外,因其具有抑菌、不可燃及无味的性质,“笑气”常被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致幻成瘾,长期吸入可致器官功能障碍
“笑气”在吸食过几次后就会成瘾,而大多数吸食的青少年无法控制自己,一次就成瘾。若长期滥用,会损害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影响心脑血管健康。
神经系统危害 包括脊髓病变、周围神经病、多发性神经病、神经精神疾病,大脑皮质病变和脑实质局灶性坏死等。周围神经病表现为四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脚趾感觉异常、麻木和针刺感,严重的还会出现跌倒、无法行走甚至瘫痪。神经精神方面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集中、学习障碍、抑郁、焦虑、幻觉等。
血液系统损害 贫血比较常见,严重可出现巨幼细胞贫血、全血细胞减少等。
心脑血管危害 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梗死及脑卒中;增加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风险。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