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阮伟康 陈书恒 宋晗语 陈名 徐赣鹰 吕洋) 桃李芬芳意,浓浓尊师情。9月9日,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刘颖,区委副书记、区长杨建根,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朱红丹,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沈昱等区四套班子领导分赴我区部分中小学开展教师节走访慰问活动,向辛勤耕耘在教育战线的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区领导梅建胜、倪伟俊、金国平、沈洪相、朱幼群、罗建强、傅丽华、斯建刚、张瑾、郭青岭,相关镇街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分别参加。
近年来,余杭坚持把教育均衡项目作为年度十大民生实事之首,深入实施“美好教育工程”,加快推动新名校集团化办学战略落地落实,进一步拓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通道,逐步形成浙师大系、杭师大系、浙外系、首师大附属系、杭二学军系、文澜系、天元系、育才系、理想未来系、浙大教科系十大名校集团化体系,全区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刘颖一行来到天元公学西站校区、沈括中学、瓶窑第一中学、育才小学、杜甫小学,详细询问教师们的工作、生活情况,为她们送上鲜花和祝福,并认真观摩教学活动、观看学生文体活动,随后听取学校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等情况介绍。刘颖指出,长期以来,全区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扎扎实实办学、真真切切育人,爱岗敬业、默默耕耘,为全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新征程上,希望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觉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更好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紧跟知识和技术更新步伐,传承传统教育智慧,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以美好教育成就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的美好未来。
走访中,刘颖强调,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聚力“教科人一体化”改革,以“美好教育工程”为抓手,持续招引省市优质教育资源,纵深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加快推动“名校长领衔”“名校领办”“名高校托管”取得更大实质性进展,加快建设杭州外国语学校余杭校区等重点项目,深化构建十大名校合作体系引领全域优质均衡发展的办学格局,让余杭各地孩子都能够就近上学、上好学。同时,要大力引育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统筹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切实维护教师合法权益,深化“校园餐”专项整治,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努力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创造更好环境。
杨建根一行先后来到蔚澜学校、浙大教科海创小学、闲林中学、锦绣小学,看望慰问教师代表,向他们送上鲜花,以及最诚挚的感谢与问候。
“学生怎么午睡?”“学校的教学特色是什么?”“如何与名校合作办学?”在各个校园内,杨建根一一参观踏勘学校硬件设施,与学校负责人详细交流,仔细了解有关学生生活、学校教育、办学模式、师资管理等多方面的细节。
杨建根强调,眼下,余杭正在全力加快建设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在此背景下,高质量发展余杭教育事业显得尤为重要。感谢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对余杭教育工作作出的卓越贡献,希望全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再接再厉,坚守教育初心,勇担育人使命,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努力提升教育水平,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做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区委区政府始终关心余杭的教育事业,也将一如既往支持余杭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各级各部门要充分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开拓教育事业创新局面,瞄准“阳光雨露助成长、美好教育在余杭”目标,以超常规举措推动余杭教育质效进一步提升,让余杭的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好学,为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建设贡献教育力量。
朱红丹一行先后来到杜甫中学、余杭第一中学、沈括小学、仁和中学,将表达敬意与祝福的鲜花送至耕耘一线的教师们手中。朱红丹与教师代表亲切交谈,详细询问教师们的工作安排、生活保障、教学设施配备、生源结构等情况,认真倾听大家对推动余杭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她表示,要以责任为犁、爱心为种,继续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这一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心无旁骛潜心教书育人,践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为广大学子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不断夯实教育品质之基,努力绘就余杭“美好教育”的崭新画卷。
沈昱一行先后来到中泰中学、太炎小学、南湖幼儿园、径山高级中学,看望慰问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详细了解学校教学设施、办学历史、师资力量、教师权益保障等情况。“祝大家教师节快乐!”沈昱向教师代表送上鲜花,感谢他们为余杭教育事业作出的积极贡献。沈昱指出,长期以来,各位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用辛勤汗水诠释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担当,他鼓励各位教师要坚守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不断提升教学本领,涵养高尚师德师风,为我区培养更多栋梁之材。沈昱表示,有关部门要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积极主动为广大教师排忧解难,让广大教师真切感受到关心关怀,同时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的质量,以高质量教育厚植余杭人民幸福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