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潘文 通讯员 白晨阳) 一餐热饭如何为老年人健康“加分”?近期,百丈镇老年食堂优化菜品设计,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群推出低盐低糖菜品。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百丈镇老年食堂时,工作人员正忙着打包饭菜,准备送往高龄、独居老人家中,部分餐盒上贴着标签,注明“高血压”“低糖”等字样。
“目前,我们平均每天为180多位老年人送餐,其中高龄老人居多,其中三分之一的人有高血压或糖尿病。”食堂负责人蒋月云介绍。
记者看到,墙上贴着4张“周菜单”,其中2份是普通人群的标准餐,还有2份分别是高血压人群的低钠餐、糖尿病人群的低糖餐。以当日菜单为例,标准餐中有长葫芦炒榨菜,低钠餐中则将这道菜换成了芹菜肉丝香干。
“前期走访中了解到,很多老年人对合理膳食、慢性病预防等健康知识认知模糊,缺乏科学的健康管理意识,普遍存在重油、重盐、重糖等问题,易诱发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慢性病。”百丈镇社会事务办公室凌路通告诉记者,对此,该镇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梳理养老服务对象基础信息清单、老年人健康体检数据等,重点标注血糖、血压、痛风等慢性病情况,邀请区疾控中心、镇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组建专业指导团队,制订了营养餐方案。
在近一个月的试点中,部分老年人的口味也在逐渐转变。“之前吃得比较咸,刚开始吃低盐餐时还有些不习惯,现在慢慢习惯了。”一位患有高血压的老人表示。
接下来,百丈镇将定期收集老年人对餐食的口感、营养、分量等反馈意见,不断优化调整菜单,同时联合专业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开展专项培训,覆盖厨师、服务人员等群体,重点培训老年膳食营养搭配、服务规范等内容,让老年人吃得更健康、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