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杰
上半年,余杭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半年度经济报表,实现了高基数上的高增长、高增长上的高质量,进一步巩固“经济第一区”的领跑优势。而当我们翻阅区委十五届十二次全会报告,更有一个深切感受:成绩的取得,是一次次工作抓得紧的实干争先,是一趟趟工作抓得准的抢抓风口,是一回回工作抓得实的接续奋斗。
任何工作,抓紧了是生产力,抓准了是创造力,抓实了就是竞争力。一直以来,余杭自觉将自身放在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中定位,始终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持续提升城市重要新中心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价值和贡献度。在这一过程中,抓紧、抓准、抓实已变成工作时自然而然的“肌肉记忆”和“肢体习惯”。
不因时光流逝而淡化、不因任务繁杂而打折,从交出一份份高分经济报表,到勇夺市级综合考核“八连冠”,从世界级城市中轴线的迅速崛起,到良渚文化大走廊能级的不断提升,每一项成绩的背后都是抓紧再抓紧、抓准再抓准、抓实再抓实的努力,每一分努力也都转化成支撑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力量。也正因此,才有了如今“大不一样”的余杭。
有形的数据最直观。今年上半年,余杭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05.79亿元、增长7.4%,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全市;服务业增加值1727.6亿元、增长7.7%,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预计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预计规上文化企业营收增长8%以上,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完成财政总收入500.3亿元、增长5.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6亿元、增长3.7%,两项财政收入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无形的浸润亦有感。在抓紧、抓准、抓实的工作氛围中,全区党员干部感恩奋进、砥砺前行的战略定力不断增强,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更加明确,勇挑大梁、勇攀高峰的干劲闯劲持续激发,不用扬鞭自奋蹄,目标任务盯得紧、看得牢、抓得实,团结带领广大群众齐心协力、共同拼搏,取得了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好成绩。
当然,抓紧、抓准、抓实,更要常抓不懈。数字经济先发优势和人才资源集聚优势需要常抓不懈来进一步发挥,经济稳进向好态势需要常抓不懈来进一步巩固,“五千年中国看良渚”金名片需要常抓不懈来进一步擦亮,共同富裕示范先行态势需要常抓不懈来做强。
正因如此,本次区委全会的小结环节,着重向全区党员干部强调,要充分认识到“工作抓得紧与不紧大不一样”,唯有实干争先才能赢得掌声;充分认识到“工作抓得准与不准大不一样”,唯有抢抓风口才能赢得主动;充分认识到“工作抓得实与不实大不一样”,唯有接续奋斗才能赢得未来。
要用抓紧加“速度”。很多工作唯快不破!回应诉求快一步才能赢得信赖,基层治理快一步才能事半功倍,产业升级快一步才能海阔天空。必须抓紧再抓紧,把“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意识化作开展工作的具体行动,以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起的责任感,确保做一件是一件、抓一件成一件,不达目的不罢休,不出成效不收兵。
要用抓准增“精度”。区委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杭州市余杭区委关于深化创新余杭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定》,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核心承载地。我们要像十多年前抢抓数字经济风口一样,再次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性窗口期,让人工智能成为新时代创新余杭建设的核心动力和鲜明标识,奋力开创下一个十年高质量发展新天地。
要用抓实增“温度”。当前,各项工作已进入“下半场”冲刺发力阶段,抓实工作,不能停留在浅表层,而是要直面真问题、深问题。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比如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运行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还需下更大功夫。我们要坚定扛起经济大区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用一流状态创造一流业绩,确保“十四五”圆满收官,为省市发展大局作出余杭更大贡献。
当下,正值攻坚奋战三季度、全力跑好“下半场”的关键时刻,让我们绷紧弦、拉满弓、铆足劲,抓紧再抓紧,抓准再抓准,抓实再抓实,抓出余杭的“大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