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陈玟州 记者 朱解语) 近日,余杭街头发生暖心一幕,一名六旬老人倒地不起、头部受伤。危急时刻,外卖小哥肖卓取出随身携带的急救箱,采用环形包扎法精准压迫止血,争取黄金救治时间;两天前,他还曾为一名发生交通事故的青年包扎伤口,汗流浃背的他留下“注意安全”的叮嘱便匆匆离去,专业手法令当事人印象深刻。
时隔2天,一名外卖小哥两次成为“生命守护者”——这并非偶然事件,而是余杭区构建全民急救网络的生动缩影,让每天穿梭街巷的“第一目击者”成为“第一施救者”,让“城市毛细血管”变身“移动急救站”。
心脏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仅4分钟。针对辖区人口密集、产业集聚的特点,余杭区提出“每户家庭至少有一人接受过红十字会急救培训”的目标,将急救网络延伸至社会“最小单元”。2025年,“余杭急救一件事”数字化应用正式上线,积极推广持证救护员纳入“急救侠”人才库。其中,特别将目光投向外卖骑手群体。
外卖骑手作为城市运转的重要一环,每日穿梭于大街小巷,接触面广、反应迅速,是社会服务的神经末梢,常常成为突发意外事件的“第一目击者”。针对该群体开展应急救护技能培训,不仅提升了新就业群体的社会服务能力,更是推动其深度参与城市治理的创新实践。
今年5月,余杭区城市骑手红十字急救侠志愿服务队成立,目前共有38名持证“急救侠”。他们熟练掌握心肺复苏、创伤止血、包扎固定等技能,积极在配送途中开展救助,已成功救助30余人,用行动诠释着“移动救护员”的担当。
8月,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借鉴这一模式成立杭州市余杭区“饿了么”蓝骑士红十字急救先锋队。此举将充分发挥饿了么平台超400万名活跃骑手高频次、广覆盖、全天候流动的天然网络优势,推动骑手逐步转型为城市流动的“生命守护者”,为城市应急救护体系注入全新力量。
“骑手24小时活跃在城市角落,是最理想的‘第一响应人’。”区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负责人表示。这一创新模式通过“培训一群急救侠、配置一个急救包、传播一种正能量”,实现骑手从目击到施救的跨越。在闲创社区培训现场,骑手田福玉的制服已被汗水浸透,但仍在反复练习心肺复苏的手法。他说:“掌握这些技能,我们不仅配送美食,还能发挥更多服务群众的作用。”
今年,余杭区连续第六年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区级民生实事项目,并通过“救在身边·余你同行”九大专项行动,覆盖机关、校园、交通枢纽等关键场景。一个个非专职人员参与现场救护的实例不断涌现,这背后离不开由544名师资、31名考官组成的专业力量,以及覆盖全域的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网络。截至7月底,全区已累计开展培训620余场,覆盖11.4万人次,超2万人取证,取证率2.68%,居浙江省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