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媛) 提升科技助残联盟合力、建设“1+5+N”辅具服务阵地、培育无障碍环境建设项目……近日,余杭在科技助残领域再出新举措,发布新一轮科技助残八大行动计划。
“近年来,余杭一直积极探索科技助残新途径,相关经验做法被评为浙江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首批10项典型经验之一,并获中国残联全国推广。”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说,“此次发布的八大行动计划,是余杭探索科技助残应用的具体实践,也是我们的又一轮新征程。”
“真金白银”筑基
走进太炎社区康复辅具服务中心,一系列高科技辅具令人眼前一亮:外骨骼机器人助力肢残人士重拾行走能力,助听器帮助听障者融入有声世界,AR眼镜为视障者营造丰富的生活场景……
“全力建设‘1+5+N’辅具服务阵地,是本次八大行动计划中的核心任务之一。”区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1”是建设1个省级辅具服务阵地;“5”是推进5个高科技辅具进社区项目,太炎社区作为全区首个服务点,已携手强脑科技、程天科技、灵伴科技等区内多家高科技企业率先建成“五位一体”社区康复辅具服务中心;“N”则是建立N个覆盖社区及残疾人之家的服务网点,实现辅具展示、体验、康复、租赁、维修全流程就近办理。
为此,余杭拿出“真金白银”来筑基铺路:年龄70周岁以下的余杭户籍持证残疾人在申请使用区内高科技企业生产的康复辅具、外骨骼机器人进行康复训练时,每人每年最高可补助6000元;对未纳入省级目录的区内企业产品,余杭户籍残疾人可优先适配并享受补助;同时,区残联牵头以“统一布展设计、统一进驻产品、统一运维管理”为支撑,为社区康复辅具服务阵地标准化建设提质增效。
“真情实意”帮扶
在本次新一轮科技助残行动发布现场,一份内容详实的《2025年高科技辅具进社区服务清单》引起了记者注意。
每月下旬开展“科普进万家”知识讲座,每周一、三、五上午举办高科技辅具沉浸式体验,每月中旬开展辅具专场适配服务……清单详列了助残活动的日期、地点和频次,内容覆盖科普宣传、辅具体验、适配指导、康复训练、技能培训、心理赋能等六大板块。
“它不仅凸显出余杭在科技助残工作上的真情实意与务实作风,也意味着接下去最前沿的高科技辅具和服务将直接送到残疾朋友家门口,政策红利会实实在在地转化为生活中的便利与温暖。”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说。
这种真情实意还体现在余杭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与高质量就业促进上。八大行动计划指出,在仓前街道太炎社区等打造15分钟无障碍生活圈、在瓶窑镇溪畔湾等助残基地建立无障碍旅游驿站,并积极培育“爱心餐车”“越来越好”等集培训、生产、销售、传播于一体的融合就业场景……
“真招实招”赋能
7月15日,余杭推出城市机会场景“双清单”——政府“需求清单”与企业“能力清单”,为科技助残提供了新思路。区残联在八大行动计划中指出,将区内新兴高科技助残企业实时纳入高科技企业助残联盟,深化联盟交流、资源共享机制。
在这一“真招”中,区残联化身“红娘”,主动开放无障碍、康复训练、就业实训等真实场景作为“试验田”,为联盟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提供平台;而强脑科技、程天科技、灵伴科技等联盟企业则以其在脑机接口、外骨骼机器人、AI数字等领域的硬核能力对接残疾人需求。
通过这种双向奔赴,企业方案在基层“练兵场”得到验证,残疾人需求也被带回企业推动“二次开发”,实现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残障群体受益”的创新循环。
“以前是企业找市场,现在政府可以搭舞台。”区残联相关负责人笑着说。在“需求清单”的指引下,余杭为全区残疾人免费安装智能仿生假肢、人工耳蜗、助听器等高科技辅具1000余例,开展的精准康复、就业支持、社会融合等活动惠及42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