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朱解语 陈玮铭 通讯员 葛丹萍 陈玟州) “康复之路也许有挑战,但有了您这份沉甸甸的爱与希望,我们和孩子充满信心。我们会告诉他,是一位善良的英雄,给了你第二次生命……”

昨日上午,在杭州某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听着工作人员朗读血液病患儿父亲手写的感谢信,26岁退役军人沈志豪的眼神格外专注。住进采集室的第五天,他说,“虽然采集过程有一点累,但是这点累,能给另外一个身处谷底的家庭带来希望,我感觉也不算什么。” 

来自仁和的沈志豪是一名退役军人,他不仅热心于参加全区和社区组织的志愿活动,更多次参与无偿献血。去年8月,沈志豪在一次无偿献血中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能够挽救一条生命,便毅然地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据医学统计,非亲缘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概率仅为十万分之一。没想到几个月后,与一名患儿配型成功的消息就传来了。

确认捐献意愿后,沈志豪主动配合体检等各项安排,通过加强锻炼、合理饮食,保持最佳状态。面对家人的些许顾虑,他表示捐献并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不仅打消了他们的担忧,还获得了全力支持。“他从小就是心肠很好的人,我们全家人都支持他,这十分值得自豪。”前来医院陪同的父亲沈信忠说。

在病房一角的桌上,有一本由捐献者“接力”记录的日记本。记者看到,沈志豪记下了每天注射动员剂后的感受和捐献感想,字里行间透露着助人为乐的赤诚。“今天打了两针动员剂,没啥感觉”“希望这个世界无病痛折磨。加油,远方的陌生人”“祝愿所有‘战友’捐献者平安健康,一切顺利”。

在医务人员的悉心照料中,省、市、区级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家人的陪同下,经过近三小时的采集,沈志豪成功捐献了153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它将承载着生命希望,第一时间送往患者所在医院。他也成为了余杭区第48例、浙江省第1245例、杭州市第39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据了解,造血干细胞具有高度的自我复制、更新能力,是拯救血液病患者的希望所在。截至目前,余杭已有近6000名志愿者加入中华骨髓库。日前,我区造干捐献者的四位代表柴立见、涂晓星、闻军和李诗豪参加了仁和街道的欢送会,一同为沈志豪加油,欢迎他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大家庭。

“捐献完之后,我也准备向其他人宣传这件事情,让更多人加入到中华骨髓库中来。”沈志豪笑着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