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金一清 杨阳 高庆洋) 昨日,余杭召开区委十五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动员全区上下奋力打造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建设更多硬核成果,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余杭更大力量。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杭州市余杭区委关于深化创新余杭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定》,为全区上下砥砺前行、实干争先,坚定不移走好创新驱动、人才引领发展道路提供了指引。

2025年上半年,余杭区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承压奋进、均衡发展”的特点,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05.79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一,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7.4%,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增速;财政总收入500.32亿元,增长5.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5.76亿元,增长3.7%,两项财政收入总量均为全省第一;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7%,总量为全省第一。

会议提出,余杭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科技创新强、产业能级高、创新主体活、创新生态优的创新余杭。这不仅是余杭在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中的使命担当,也是其在新征程上再创优势、制胜未来的战略自觉。

应对外部环境快速变化和新发展阶段的挑战,余杭必须深化改革,坚持创新驱动。今年以来,企业家在朋友圈点赞余杭营商环境、灵伴科技的AR眼镜亮相高质量发展大会等现象级事件频频出圈,这些都是余杭长期坚持创新驱动和“做最懂企业和人才政府”的生动缩影。

全会上,关于如何深化创新余杭建设,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强调了战略定力,明晰了战术打法,让与会人员有了明确的工作方向和发力点。

人才是创新的关键要素。余杭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持续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推进“企业认定、政府认账”,完善“三定三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健全人才有序流动政策体系,积极探索高层次人才“校企双聘”,完善“科技副总”“产业教授”等机制。实施“创业科学家”和“科学企业家”计划,探索完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协同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机制。

余杭区科技局局长钟燕说:“本次会议通过了《决定》,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下一步工作,我们将重点围绕‘教科人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和‘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篇大文章,聚力实施好科技强基、创新聚链和服务赋能三大行动。”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加快构建余杭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余杭区经信局党委书记、局长徐春说,本次会议为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经信局将依托“两新融合”,对产业体系进一步提档升级,积极谋划余杭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13条攻坚举措,致力于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健全完善“链长+链主”推进五大产业生态圈建设机制,以领军企业带动产业园区“一园一主业”特色发展,加快科创型企业生产回归、上下游产业链集聚,同时还将继续做好企业梯度培育工作。

余杭街道党工委书记吕复春表示,今后将继续发挥之江实验室、南湖低空试飞场、强脑科技等科创平台和企业的属地优势,强化人工智能小镇、菜鸟总部等辐射带动作用,下大力气布局“1+3+X”未来产业体系建设,打造街道数字经济新增长极。

会议还对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制造业、文化传承、城乡融合、民生保障、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进行了详细部署,明确了具体措施和发展方向。科技创新方面,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升级“1+1+N”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数字经济方面,要继续深化“人工智能+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类脑智能”的“1+3+X”未来产业体系建设;民生方面,要持续推进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加快学校、医院等设施建设,确保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

风劲帆满图新志,拼搏奋进正当时。站在新起点上,余杭区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勇挑大梁、勇攀高峰、勇立潮头,坚定不移走好创新驱动、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加快建设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余杭更大力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