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濮玉慧 通讯员 金嘉晔) “今天晚了5分钟,四人座位就没有了,一家人没法坐一起了。”市民武治明带着妻儿和母亲来到余杭区图书馆。他告诉记者,正值暑假,这里的座位非常紧俏。
昨日,记者在区图书馆走了一圈,发现现场座无虚席,有埋头写作业的中小学生,桌上摊开课本和练习册;有为考研深造、技能提升做准备的年轻人;也有纯粹享受阅读乐趣的中老年人。空调送出的习习凉风,驱散了户外的燥热,将这里打造成一个“清凉充电站”。
安静的环境中,一个坐在轮椅上阅读的身影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我妈身体不好,走路不太方便,所以她不爱出门。但她喜欢来图书馆,这里的无障碍设施配备得很齐全,书的种类也多,我们一家人一般都是闭馆了才回去。”武治明说,自己最近在看与AI相关的书籍,母亲喜欢看一些养生、时事类的书,从事健身行业的妻子则喜欢健康类书籍。
“小朋友就是过来写暑假作业,写累了就看会儿书,我们会引导他看一些历史书籍、人物传记,他自己喜欢看探险书。”武治明说。
小小的书桌,承载了知识的传递,更见证了亲子间高质量的陪伴时光。这样的温馨场景并非个例,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将图书馆作为亲子场所。
一位带孩子来读书的家长坦言:“孩子长时间在家容易松懈或沉迷电子产品,图书馆环境好,大家都很自觉地在学习,孩子更容易进入状态,一起读书、查资料,还能增进亲子关系。”
面对激增的读者量,区图书馆做足准备:为满足不同年龄段读者的阅读喜好,文献借阅部提前开启图书采购计划,上架3700余册新书;馆内新增24小时自助微型图书馆,支持全天候自助借还,让阅读不再受时间限制;图书馆还精心策划了“向日葵绘本故事会”“余图非遗手工坊”“余阅书香走读之旅”等系列活动。
区图书馆致力于打造全龄友好的无障碍阅读环境。除了无障碍、专用洗手间等服务设施,馆内还配备了老花镜、轮椅等便民物品,专门设置了盲人书籍阅览区,配备有视障电脑、汉盲翻译软件等辅助设备,让视障读者也能享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