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潘文) 数据产业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引擎,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前不久,《余杭区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发布,明确以打造“全国数据产业卓越中心”为目标,力争到2027年底新增重点数据企业1000家,新增规模以上数据企业50家,引育数据服务企业50家、浙江数商25家,基本形成区域聚集和协同发展格局。
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据被列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数据产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数据资源进行产品或服务开发,并推动其流通应用所形成的新兴产业,包括数据采集汇聚、计算存储、流通交易、开发利用、安全治理和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快完善数据基础制度,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数据要素的支撑,数据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区数据资源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期,余杭区在全省率先研究制定《余杭区数据产业统计标准(试行)》《余杭区数据企业分类标准(试行)》,探索构建数据产业统计监测创新体系。形成涵盖25条扶持政策的数据产业政策保障体系,助力区内超万家数据企业快速发展。
此外,余杭区开启的“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在全省乃至全国创下多个“首个”“首批”:完成全国首批公共数据资源和数据产品登记,成立全省首个专注于服务数据产业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余杭区数企服务中心”,发布数据产业图谱,发布《数据知识产权白皮书》《全国数商产业图谱》等一系列首创成果……
如何持续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根据《行动计划》,余杭区将围绕加强产业规划布局、夯实产业基础支撑、培育多元经营主体、健全产业生态体系、促进产业整合发展实施五大行动。比如深入实施“数据要素×”行动,聚焦商贸流通、智能制造、交通运输、金融服务、医疗健康等重要领域,鼓励企业开发创新应用场景,打造一批示范带动性强的创新应用;深化“人工智能+”应用赋能千行百业,鼓励大模型、智能体等AI应用在垂直领域的推广应用,对获得省级以上奖项的典型应用,实施政策激励;支持符合条件的顶尖数据人才参与区内顶尖人才项目、海内外人才项目评审,支持数据人才参与杭州市、余杭区高层次人才认定等。
接下来,余杭区将加快推动数据产业与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全国示范引领效应的创新生态体系,为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创新高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