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金丽 记者 傅博文) “菜篮子”虽小,却装着千家万户的“大民生”。消费者买菜时,最怕遇到农药残留超标、兽药滥用、非法添加等问题。近日,我区正式启动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体系建设工作。

建强“一个平台”——“快检一件事”智慧中枢。所有快检结果实时自动上传“快检一件事”平台,从根源上杜绝事后补录情况,确保数据及时、真实;打造全区统一的监管驾驶舱,将全区29家农贸市场的位置、实时检测数据和风险预警等信息整合于一屏;深度应用“浙食链”系统,消费者只需扫描摊位上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查询商品来源与快检结果。

织密“一张网”——全覆盖高频检测,计划实现29家市场无死角覆盖,全年监管快检不少于50000批次。每家农贸市场每周至少开展1次采样检测;针对经营食用农产品的商户,每月至少抽查1次;检测工作聚焦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非法添加等关键问题,提升胶体金法的应用比例,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与速度。

夯实“一批阵地”——标准化快检实验室。升级改造5个基层所的实验室,建成1个中心实验室、4个标准实验室,配备智能化检测仪、移液器、离心机等专业设备;检测过程中,对产生的有机溶剂回收率力争达到90%以上;实验室免费向市民开放,若市民对所购菜品存疑,可带到实验室进行免费检测。

锻造“一支队伍”——专业化检测力量。除农贸市场自身配备的快检员外,再配备不少于8名专业检测员,均经过严格培训与考核;建立“季度培训+年度技能大比武”机制,持续提升检测员业务能力;采样过程遵循随机原则,现场付费购买样品,详细记录各项信息;阴性样品保存48小时,阳性样品保存72小时;一旦发现快检阳性的食品,立即通知经营者暂停销售,并对阳性食品进行100%规范处置,全程录像留痕,确保处置过程可追溯;对于高风险阳性情况,如同一商户多次检出阳性、涉及非法添加等,在48小时内启动监督抽检程序,形成执法闭环,有力震慑违法行为。

树立“一组标杆”——示范引领提质。加强对农贸市场自检工作的指导与监督,助力市场提升自身的检测能力与管理水平;计划在年内打造3-5家快检示范农贸市场,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其他市场进行实验室升级、设备更新与管理优化;研究制定对有效检出并规范处置阳性食品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的机制,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激发大家参与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积极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