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潘文 傅博文) “我退休6年,在老年电大上了3年课。”早上8点半,56岁的许红卫化着淡妆,穿着精心搭配的衣服,早早到达余杭区老年电视大学瓶窑直属教学点(以下简称“瓶窑老年电大”),为即将开始的时装走秀课做热身准备。开课近三年来,瓶窑老年电大快速“扩容”,从最初的3个班97名学员增加到21个班732名学员。去老年电大“上学”,为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退休前,许红卫开了18年服装店,每天接触形形色色的人。退休后,她的生活被“做家务、刷手机、跳广场舞”三件事填满。久而久之,生活变得枯燥。“当时也想学模特走秀,但是没地方报名。”得知瓶窑老年电大即将开课的消息后,她第一时间报名了走秀课。

“初学时,根本听不懂老师说的要领。”但让她没想到的是,经过一学期学习后,她不仅基本掌握了走秀技能,还登上了苕溪大剧院舞台进行表演。“这是我第一次登上这么大的舞台,打心底里高兴。”

在连续三年的学习中,许红卫愈发品味出走秀的韵味,觉得“越来越喜欢”。同时,她也开始拓展更多的才艺,今年又多报了一门茶道课。

周三学时装走秀,周四上茶道课,周五参加旗袍走秀……前往老年电大“上学”,已经成为她的重要日程。许红卫说:“在这里学习不仅提升了气质,还交到了不少朋友。”

正在上舞蹈课的吴水芬,则是瓶窑老年电大的“新学员”,今年报了走秀班和舞蹈班。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她也感受到了由内而外的变化,“心情好了,朋友也说我更有气质了”。

在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浓厚氛围中,还可以老有所为。

周三早上6点40分,家住杭州市区的李丽出发赶往瓶窑老年电大,中途要换乘3趟地铁、1趟公交车,但她却乐在其中。

在走秀课堂上,67岁的走秀班老师李丽数着节拍,带领学员一遍遍重复练习动作。她身高1米74,身材修长,举手投足间气质十足。

“我干了一辈子的财务工作,年轻时看着电视里的模特很羡慕,想着自己这辈子没机会从事模特工作了。”直到退休后,李丽开始学习走秀,之后又成为走秀老师,参加过大大小小的表演和比赛,“在退休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实现了年轻时的梦想”。

在老年学堂里,老师和学员都是同龄人,更是朋友。李丽说:“作为一名走秀老师,我很有成就感,也在学员们的身上感受到那份刻苦和生命力,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吸引老年人的课程,要开在老年人的心坎上。“我们开课时会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当地文化底蕴以及时代发展等。比如,当下走秀班和舞蹈班最热门,所以21个班中设置有8个走秀班、4个舞蹈班;再比如,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助力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也是迫切需求,所以我们开设了智能手机班。今年,我们又新增了诗朗诵班、茶道班,学员报名都非常踊跃。”瓶窑老年电大相关负责人倪酉豏说,为了方便老年人上课,还设置了10个社区教学点。

瓶窑老年电大的快速发展,是我区积极打造“15分钟老年教育学习圈”的一个缩影。2024年,我区已建成老年电大教学点248个,实现三级远程教育网络全覆盖;全年完成招生人数35394人,同比去年增长62.94%,位列全省区县第一;扎实推进老年教育“四进”提升工程,新增7处老年教育教学点。

今年,区民政局将通过整合社区闲置设施资源,进一步提升村(社)教学点实体化办学覆盖率,全力构筑“15分钟老年教育学习圈”;依托科创走廊和文化走廊的两廊资源优势,积极打造“两廊两学”老年游学点,探索开展余杭特色老年游学服务,计划完成打造老年电视大学游学驿站2个,实现寓学于乐,丰富银龄生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