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章蕾) 五月夏浅枇杷黄,正是人间好时光。在仁和街道葛墩村辰语家庭农场,葱郁的枝叶间,一颗颗饱满的金果如璀璨明珠缀满枝头。
据农场负责人、区枇杷产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理事长计杭华介绍,目前“迎霜”“冰蜜”两个早熟品种已陆续成熟,即将进入采摘期,单果重量在30~35克的精品果售价可达60元/公斤。“漫山虹”预计5月20日成熟,而晚熟品种“迎雪”“冰泰”则要等到6月初。
仁和枇杷的栽培史可追溯至1400多年前。在东塘村黄家墩,一株近百岁的“枇杷王”至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仁和枇杷种植面积达2400亩,核心产区集中在东塘、三白潭、葛墩、洛阳等东北片区村庄,平均亩产稳定在500~800斤。
临水而生的生态环境赋予仁和枇杷独特风韵,水乡的温润气候和土壤土质孕育的枇杷皮薄肉厚、汁水丰盈、味道甜美,形成“甜而不腻、鲜而不酸”的绝佳口感,品尝过后,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种植品种上,仁和逐渐形成传统佳品与科研新品协同发展的种植格局。“软条白沙”“红毛丫头”“大红袍”等传统佳品历久弥新,“迎雪”“迎霜”“冰蜜”“冰泰”“漫山虹”等新品近年来崭露头角。其中,辰语家庭农场选送的“冰蜜”在2024年荣获长三角枇杷金奖,成为仁和本土精品枇杷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