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吕洋 通讯员 陈锴 )“村委东侧停车场扩容到150个车位是一件好事,我建议在边上统一规划几个摊位,方便村民卖土特产。”在径山村“老街板凳会”上,七旬党员陈观桥的建议得到大家的赞同。村干部连忙翻开“板凳会台账”,将摊位规划纳入村级重点工作。

几天后,停车场旁多了几个“共富摊位”。游客拎着刚买的农产品说:“这摊位好,既有烟火气又不杂乱,走的时候可以一站式买齐特产。”

“老街板凳会”是对“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余杭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缩影。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余杭各镇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呼声,带着感情、带着温度、带着责任深入一线,积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查摆更精准、集中整治更有效、整改措施更落到实处,努力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推动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实绩实效。

                     

求实效 “和风议事”暖民心

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余杭结合“一线求真、务实开局”专项行动要求,深入群众一线,广泛开展入户走访、解题破难和民生实事工作,常态化参与基层治理和服务的各类党员志愿者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近20%。

如五常街道聚焦“五九连心 在一起 建新功”党建品牌,开展“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三大系列活动,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

查摆问题时,五常街道注意到西溪风情社区居民对“幸福大食堂”菜量、卫生细节提出意见。街道立即联动社区、食堂、居民三方召开“和风议事会”商讨出三项举措:推出“幸福小碗菜”服务,兼顾营养与性价比;实施“安心看得见”计划,增设透明冷藏柜,让现制菜品一目了然;建立社区、群众双监督机制,组建“和风护膳队”不定期检查,设置卫生反馈栏实时收集意见。

这些措施一一推行之后,“幸福大食堂”就餐人数增长10.23%,居民好评率达98%。


共协商 “一米之交”办民事

“门口这条路每逢下雨天就积水严重,稍不留神就会溅一身泥水。”家住闲林的陈大爷说。

根据居民意见,“浪漫和山一米小分队”第一时间发布公告,组建议事小组,结合街道一米之交“社区吹哨、科室报到”的流转机制召开协商会议,共商小区道路提升改造方案。

在各方高效协同推动下,施工队伍克服工期紧张、天气影响等因素,顺利完成改造工程。

“以前这路磕磕绊绊,难走得很,每次和老伴出门都提心吊胆。现在路平了,心里也踏实了,晚上出来散步的人很多,湖边的景观灯也更漂亮了。”在回访中,陈大爷对“一米小分队”竖起了大拇指。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闲林街道结合“一米之交·睦邻党建”工作机制,在21个村社开展敲门入户调研行动。126支“一米小分队”走街入户,聚焦民之所需所盼所想所望,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依托“一米之交·睦邻党建”日常联系走访,闲林街道共收集问题清单36条,立查立改10余项。


齐攻坚 “暖心护航”带民富

“新场地一完工,咱们村又能多20个就业岗位。”鸬鸟镇前庄村“篾匠姑娘”共富工坊负责人徐无暇难掩喜悦。

今年工坊订单大幅增加,场地成为其发展最大的瓶颈。在每周“领导坐班大服务”走访中,鸬鸟镇党委委员丁立本了解情况后,先后三次牵头召开协调会,化解租金预期与工坊效益存在差距、租赁期限细节等问题,最终促成多方达成共识,敲定150平方米的新场地租赁方案。新场地投用后,预计可带动线上线下竹工艺品订单量提升30%,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0万元。

问题的解决,得益于鸬鸟镇开展的“‘一线攻坚・暖心护航’领导坐班大服务”行动,由镇主要领导、组团联村领导、重点条线分管领导下沉村社收集民意解难题,实现“诉求一线响应、矛盾一线清零、作风一线淬炼”。

据统计,鸬鸟镇已坐班下沉服务20人次,收集村庄发展、村社干部队伍建设等意见建议30余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个。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