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王黎娜 记者 朱筱) 外卖打着“飞的”送到乡村、医共体检测样本转运、无人机配送快递……如今,低空经济正以多样的姿态融入余杭人的日常生活。眼下,低空经济这个新“风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概念验证”向“价值创造”迈进。
近日,浙江省低空经济“先飞区”试点确定名单公示,余杭区榜上有名,为杭州市唯一。据悉“先飞区”试点地区将获得省级财政激励支持。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正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各地竞相布局的重要赛道。能成为全省低空经济“先飞区”试点,余杭到底做对了什么?
谋篇布局
夯实“先飞区”基础
数据显示,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产值将达3万亿至5万亿元。去年8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高水平建设民航强省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的若干意见》明确,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争创国家低空经济发展相关试点示范,开展省级低空经济发展先行试点,支持将低空经济纳入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重点。
“机会总是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为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先机余杭在全市率先启动《余杭区低空交通航路航线网和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打造“市级低空核心设施+枢纽型公共起降点+末端起降点”三级枢纽体系,分场景布设航线。同时,立足区域优势,余杭推出专项扶持政策、出台“低空经济18条”、对特色应用场景给予补助,推动产业要素集聚融合。
去年9月,全市首批、余杭首个梦想小镇公共起降场启用,为无人机运行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此外,余杭还启动了南湖低空试飞场建设,为无人机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截至目前,余杭已建成公共起降点2个、末端起降点62个,开通航线86条。
场景赋能
构建“低空+”示范体系
交通出行、物流配送、农业植保、文旅消费、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在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拓展方面,余杭也是“多点开花”。
在“低空+城乡治理”场景中,余杭通过整合治安巡逻、道路养护、交通监控等多项工作,科学规划“一机多能、一巡多查”航线,提高巡航和治理效率。截至目前,全区12个镇街设置56条常态化巡查航线,实现区内主要城市化区域全覆盖。
在“低空+医疗服务”领域,余杭新开通3条医疗服务航线,目前全区已开通22条无人机医疗转运航线,覆盖8个镇街、41家医疗机构,累计高效转运血液、药品等6.8万次,运输时效提升超50%。辖区医院“5G+医共体医疗标本运送”,更是荣获“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全国优秀项目”。
在“低空+电商物流”场景,余杭区精准对接低空运输需求。自2024年11月,未来科技城开通全省首条无人机外卖航线以来,已累计布设6条低空即时配送航线,配送用时缩短50%。
与此同时,余杭也积极探索低空载人新场景。目前已开通杭州西站至钱江新城来福士广场,未来新湖中心至萧山湘湖、临安锦城等地的2条直升机“低空巴士”航线。
生态聚合
打造产创融合产业高地
为了全方位赋能低空经济先飞区建设,余杭通过多维联动,加强低空经济相关产业链环节的招引力度。目前,“中国飞谷”未来科技城低空经济产业园已入驻低空经济企业32家,2024年全区累计新增招引低空经济企业17家。
此外,余杭还对高市场占有率、强创新能力的优质企业进行集中培育。目前,我区已累计培育13家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进入专精特新行列,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为“先飞区”打造低空经济创新策源地筑牢企业根基。
依托科研机构、高校,余杭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如“天目山一号”等标志性创新成果的转化,实现全球首款百公里级氢动力多旋翼无人机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