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古城“朝圣一日游”研学营

  径山文艺赋美演出

  瑶山遗址公园踏春研学营

(记者 濮玉慧 通讯员 许璐斌) 玉鸟振翅驮着五千载光阴掠过茅檐,良渚神徽在“渚咖”的咖啡拉花上“重生”;茶筅叩击建盏的泠泠清音,应和着径山新芽上跌落的晨露,与游客此起彼伏的快门声,共奏一曲春日迟……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余杭用一场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实现游客接待量、文旅收入双跃升。

根据区文广旅体局发布的数据,截至4月6日11时,余杭区重点景区(点)假日期间共接待游客72.57万人次,同比增长103.68%;营业收入4128.41万元,门票收入431.31万元,同比增长86.93%。


主题市集

激活消费新引擎

在森林里逛艺术展,在遗址上种春天,这个清明,余杭以“文化+市集”模式构建沉浸式文化消费场景。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赋春集”则把五千年文明转化为可触可感的体验,游客可用废弃咖啡杯培育花苗,透过特制透卡捕捉遗址春色,形成独特的环保艺术景观。

在玉湖,“上岸·醒春生活季”热闹登场,邀游客与自然互动,交树友、找植物、闻春天、识花花,在草坪上瑜伽冥想,沿着湖岸来一次5公里有氧慢跑。

据统计,清明假期,余杭各地共举办了10余场主题各异的市集,人声与乐声交织,古韵与新潮碰撞,这里是历史的长廊,也是春天的舞台。


茶香花韵

解码文明基因库

恰逢春茶季,在“梦山径”,不少游客在NPC的带领下,体验了一回径山茶宴。随着茶筅轻拂,茶汤泛起“雪沫乳花”。游客既品一盏风雅事,更品千年宋韵长。

4月5日,“余杭好地方 余韵尽飞扬”文艺赋美系列活动在径山村上演,《蝶变径山》《茶韵留香》《烟雨江南》等舞蹈齐上阵,让游客在生态茶园中解锁宋韵之美。游客沈女士表示:“本来今天是打算上径山的,停车的时候看到了好多穿着汉服的小姑娘,感觉很漂亮,我就留下来看了,现场看演出的体验不是刷视频可以代替的。”

在仁和街道,一年一度的普宁牡丹花会如期而至。新推出的“求学赶考路”主题研学线路,串联普宁村古牡丹园、于谦清廉文化陈列馆、状元码头等点位,带游客沉浸式感受古牡丹文化与于谦的“忠廉”精神。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推出的“春日觉醒”独立研学营,带小朋友们在古城觅春光、寻春色。小朋友们还能参与茅草屋搭建活动,探索良渚先民的营建工艺,在历史遗迹与自然风光中感受良渚文明的辉煌。


市场数据

印证文化强引力

清明假期期间,良渚文化、径山文化、大运河文化等文化相关景区贡献核心流量,占接待游客总量的近1/3: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及良渚博物院接待游客5.37万人次,径山景区接待游客7.90万人次,良渚生命科技小镇接待游客9.52万人次。

这个春天,余杭用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与当代创意深度对话,在传统节气中书写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区文广旅体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以“文化+”为关键抓手,通过构建“可带走的文明记忆”消费体系,将“余杭好地方”打造成更具国际辨识度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