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施怡 徐梦雨 黄乐豪) 春日的余杭就像打翻了调色盘,美出新高度。在文一西路中央绿化带两侧,各有1米宽的月季花带,中间还夹着紫红色的杜鹃花,构成赏心悦目的“十里花廊”景观,成为展示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形象的亮丽窗口,书写着余杭的专属浪漫。 

据悉,文一西路全线的月季配置量达10万株,是杭州目前月季种植量最多的城市道路。 

记者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政绿化设施运行保障中心了解到,文一西路上种植的月季品种有西子婉约、西子春和、西子烟雨、仙境、安吉拉、约定,杜鹃花有春鹃、泰勒杜鹃。为了让市民放眼看到绵延的“一路繁花”,花的品种选择简约却不简单,色彩保持统一,每年春末夏初月季绽放,这样的美景可以持续到秋季。 

很多人都说,余杭春天的尾巴是文一西路上浪漫的月季大道。那你知道,这片浪漫是怎么来的吗?


天上地下科学养护大揭秘 

文一西路上种植的月季以我国自主培育新优品种为“主力”,比一般的月季更好打理,但也需要定期浇灌、施肥、打药。 

月季花对于土壤水分的要求较高,水分多了容易烂根,少了又会干枯。怎样才能精准浇灌?秘密是与月季一起“种”在土壤里的智能土壤含水率计。这款土壤含水率计集数据采集、无线通信、供电、自我防护于一体,能够测量地表10cm、20cm、30cm、40cm四个深度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等指标。 

此前,区市政绿化设施运行保障中心组织专业技术工程师,按每1-2公里的距离,在文一西路和重点路段交叉位置设监测点,共安装了10台土壤含水率计,形成区域监测网络,在线监测土壤的各项指标,为月季花提供更精准的养护。 

养花人都知道,月季有个别名——“药罐子”,一不小心就会招来虫患,或出现菌病发黄、长黑斑等情况,杜鹃也极易招来方翅网蝽等虫害。为了养护好这些花,区市政绿化设施运行保障中心不仅安排无人机飞防,还实施了更有针对性的生物防治。“比如月季,最典型的就是蚜虫、螨虫,我们就安排它们的天敌瓢虫、捕食螨,这样做既环保又经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介绍道。


一支192人的“护花”团队 

10万株月季盛放的背后,有一支由192人组成的“护花”团队,除了每天浇水、除草等日常养护,他们每半个月还会开展一次系统巡查。 

春季修剪好开花,冬季修剪好越冬。杭州的春季雨水多,杂草生长快,他们要及时清理长出的杂草,同时剪掉月季的病枝、弱枝。冬天伊始,养护人员会拿到一把定好长度的尺,根据尺的长度严格剪去较长的枝条,确保它们在来年春天开出整齐的花。 

除去2个小时的晚高峰,养护人员从上午9点一直忙到深夜10点,一周时间才能完成所有月季花的修剪。而到了夏季高温天,月季浇水时间改到深夜,养护工人完成一次全路段的浇水作业往往需要一个通宵。192个人修剪10万株月季,每一个人都成了精益求精的花匠,每一株花也有了“量身定制”的修剪方案。 

可以说,每年春末,我们看到的文一西路不仅是“月季大道”,也是饱含养护人员心血和热爱的“花艺长廊”。前不久,文一西路被评为浙江首批“席地而坐城市客厅”优秀案例。“席地而坐”的洁净不仅源于“绣花针”式的精细化管理,还有更高效的科技赋能,正是有了环卫队伍、绿化养护团队的密切配合和默默耕耘,才有了一路繁花、屡屡“出圈”的最美景观大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