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吕洋 于洋) 在瓶窑镇崇华村,紧挨着西险大塘,生长着一棵572岁的香樟树。这棵古樟高18米,胸围6.2米,平均冠幅25米,粗壮的树干需要四人合抱。
目前,余杭正高效推进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完善城市公园、环湖绿道等配套,尤其注重沿线古树名木保护利用。据悉,西险大塘沿线有23棵古树,除了4棵独立分布的古香樟和1棵古柏外,另有一个由18棵古树组成的古树群。余杭统筹兼顾工程建设、古树名木保护与沿线环境风貌的打造,让西险大塘焕新成为兼具防汛、区域水生态及景观文化等功能的新型防洪屏障。
发布时间:2025-04-16 11:04 来源:余杭时报 点击率:
本报讯 (记者 吕洋 于洋) 在瓶窑镇崇华村,紧挨着西险大塘,生长着一棵572岁的香樟树。这棵古樟高18米,胸围6.2米,平均冠幅25米,粗壮的树干需要四人合抱。
目前,余杭正高效推进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完善城市公园、环湖绿道等配套,尤其注重沿线古树名木保护利用。据悉,西险大塘沿线有23棵古树,除了4棵独立分布的古香樟和1棵古柏外,另有一个由18棵古树组成的古树群。余杭统筹兼顾工程建设、古树名木保护与沿线环境风貌的打造,让西险大塘焕新成为兼具防汛、区域水生态及景观文化等功能的新型防洪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