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杭州市余杭区畜牧农机发展中心法定代表人钟玉良
住所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龙舟路6号炬华智慧产业园二号楼7楼
开办资金(万元)286.87经费来源财政全额补助
年初数(万元)286.27期末数(万元)262.68
宗旨和业务范围畜牧兽医业、渔业、农机化发展政策和规划实施畜牧、农机、水产行业统计畜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动物防疫、检疫等动物卫生监督饲料、兽药、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环节及畜禽养殖屠宰环节监管畜牧兽医从业人员及动物疫病诊疗组织的管理渔业技术的指导、推广、培训以及水产病害防控与测报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110736853276Y举办单位杭州市余杭区农业农村局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区畜牧农机发展中心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省市工作部署和局重点工作任务安排,以"六化"为引领,综合种养、绿色发展为基础,促进畜牧渔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推进农业“双强”、动物防疫检疫等工作,畜牧渔业增加值较上年涨幅明显,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所提高,全年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一)畜牧产业基本稳定。一是做好生猪、家禽等畜产品稳供保障工作。全区能繁母猪存栏稳定在0.48万头,全年出栏生猪达8.9万头、家禽298万羽,大力推进稻鸭综合种养模式。三是持续推进畜牧产业发展,完成绿色生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16个。四是推进湖羊、生猪等畜禽种业保护利用,指导做好湖羊种质资源保种和生猪性能测定工作。五是进一步提升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完善农牧对接体系建设,新增畜禽沼液田间暂存池7000余立方。(二)农业“双强”行动稳步推进。一是农业“双强”工作成效显著。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2家、区域性农事服务中心1家、全程机械化农机服务中心1家、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2家。二是加快农机新型技术推广应用。举办全省设施蔬菜生产机械化技术培训现场演示活动,现场开展蔬菜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演示和展示蔬菜生产关键环节生产机具22台/套。举办全区余杭区农机驾驶操作员技能大赛,第一名选手认定区级E类人才,第二、三名选手认定为区F类人才。组织机手参加全省农机驾驶操作技能竞赛、市级农机驾驶操作和机收减损比赛,分别获得省赛第三、市赛第二、第三的较好名次。三是规范落实农机惠农政策。组织召开专项工作会,对接报废回收点,集中引导老旧机具实行报废解体,组织各镇街对辖区内合作社、农机大户、农事服务中心等相关人员进行政策宣传,通过余杭三农向农民宣传“两新”利好政策。累计受理农机购置补贴申请482份,农机报废补贴申请105份,新增补贴机具621台,受益农户387户,累计发放补贴金额758.56万元。其中报废更新农机具26台,报废105台,累计使用中央国债与省级国债137.65万元。通过农机作业精细化管理平台完成水稻机械插秧(穴直播)补贴资料审核,并发放补助资金919.58万元。四是深化平安农机建设。累计驻点或上门办理牌证服务12次,办理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注册登记7台,驾驶证申领与换证32本。对农田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烘干机四大类农机进行免费实地检验,共检验农机568台,年检率100%。开展农机安全宣教,累计发放宣传册280余份。组织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专项整治行动,累计开展检查115户次。(三)渔业产业发展绿色高效。一是推进渔业稳产保供工作。1.顺利完成综合种养任务。一是完成市民生实事任务,我区共设立43个综合种养基地建设位点,涉及仁和街道、仓前街道、良渚街道、瓶窑镇、径山镇等8个镇街,总体建设规模达13551亩。瓶窑镇的罗欢家庭农场,在实施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同时,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荣获全省杂交晚稻亩产第一。二是落实综合种养17000亩市政府工作报告任务指标。通过摸底调查,业主申报、镇街初审,区级部门审核,立项确认50个基地实施面积17086亩,其中市级基地11家,实施面积为2526亩,区级基地39家实施面积14560亩。我区稻香田野基地成为市民生实事考察点位之一。第二届杭州市虾王争霸赛中获三等奖1个,优胜奖2个。2.开展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创建。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开展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项目的申报和建设,将“蓝天农业育苗水质量提升工程”等5个项目列入余杭区省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重点项目建设计划,项目总投资1489.06万元。2023年3家市级水产菜篮子基地建设项目在6月底完成验收工作。2024年2家市级水产菜篮子基地建设项目在12月底完成验收工作。完成市级水产良种场项目验收工作。完成育繁推一体化平台2023年度和2024年度验收工作。3.推进外荡水域水产养殖行动。各镇街在第一阶段鱼苗投放的基础上要继续做好外荡水域的日常管理,落实属地监管责任上下联动严格执法,防止非法捕捞等行为。2024年共放养鱼种面积13729.22亩,其中山塘2598.7亩,水库1267.09亩,外荡9963.43亩。2024年全区水产品产量44178吨,同比上年增加2348吨,增加5.61%,养殖面积2355公顷,新增面积900公顷,为我区今年山塘水库、外荡水域等水域放养鱼种面积。其中:养殖产量40727吨,同比增加5.78%,养殖产量中池塘产量24611吨,同比增加1.77%;湖泊养殖产量977吨,新增;水库养殖产量321吨,新增;稻田产量14800吨,同比增加3.5%。捕捞产量预测3451吨,同比增加3.6%。二是促进渔业绿色发展。1.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督导各再次排查上报辖区内30亩以上水产苗种场和设施化养殖主体,动态调整主体清单,共涉及6个镇街、50家主体。区级业务部门针对镇街上报自查情况表赴各地对水产养殖场尾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开展检查,并下发《水产养殖行为告知书》,对主体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行开展针对性技术指导工作。50家规模主体中1家规模主体未建设相关处理设施,部分规模主体尾水处理设施未设置标识标牌,已责令限期整改,其余49家均已建设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并正常运行。2.做好鱼病测报及病死甲鱼处置和福寿螺防治。针对我区重点测报品种及病害测报点分布范围完成相关测报。继续大力推进病死甲鱼处置和福寿螺防治工作。督导各镇街加强收置、防治队伍建设,在福寿螺高发期开展实地检查,重点关于镇街交界、小微水体等特殊水体。3.开展增殖放流。完成2024年度增殖放流工作,分夏花和冬片两个批次完成,全年共增殖放流鱼种514万尾。其中6月底已完成夏花鱼种增殖放流409万尾,12月中旬完成冬片鱼种放流49578公斤(105万尾)。(四)防疫检疫与屠宰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一是积极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方面。2024年共免疫强制免疫病种175万余次。继续开展马属动物强制免疫,完成马流感、日本脑炎免疫80匹次,保障桐庐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顺利维持。二是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方面。根据省市区重大动物疫病监测计划,精心组织,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等各项监测工作,2024年完成各类抗体检测6400余份次。三是动物及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方面。2024年共完成畜禽产品风险监测采样165批次,其中禽产品30批次、猪产品135批次。四是检疫屠宰方面。2024年完成生猪屠宰检疫34万余头、家禽屠宰检疫73万余羽;实施产地检疫生猪9.5万余头、家禽20.8万余羽、羊1900余头、犬猫400余只。开展外来动物及产品备案报验工作,2024年从区外调入生猪30万余头、家禽44万余羽,调入畜禽肉类及副产品4.3万余吨。另外,农副物流中心调入畜禽肉类10万余批次,72万余吨、副产品1万余批次,2.5万余吨。重点亮点工作:持续推进畜禽养殖兽用抗菌药减量化和饲料环保化行动。今年创建省级饲料环保化达标场7家,实现全区规模养殖场“两化”技术应用全覆盖,具体做法在全省兽用抗菌药减量化和饲料环保化行动服务增值化改革现场会上作典型交流,并入选农业农村部2024年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典型案例汇编。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人员数量增加,管理压力较大;2.动物屠宰检疫和畜产品安全监管压力增加。
四、下一步打算(一)推进畜牧产业规模化;(二)大力实施农业“双强”行动;(三)持续开展动物疫病监测与强制免疫督察,做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等工作;(四)持续推进稻田综合种养,重点发展水产种业提升产业附加值。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