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杭州市余杭区院士专家服务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苏鑫赋 |
住所 | 杭州市余杭区五常街道五常大道166号五常大道综合楼5楼 | ||
开办资金(万元) | 5 | 经费来源 | 财政全额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5 | 期末数(万元) | 5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充分发挥院士专家高端智力资源在余杭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指导作用,加强余杭区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设,推进院士专家成果产业化,推进余杭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做好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工作;做好院士专家的走访慰问、联络服务工作;搭建院士专家、海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创新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平台。 |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110MB1G07321B | 举办单位 | 杭州市余杭区科学技术协会 |
开展业务情况 | |||
一、基本情况 | 充分发挥院士专家高端智力资源在余杭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指导作用,加强余杭区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设,推进院士专家成果产业化,推进余杭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做好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工作;做好院士专家的走访慰问、联络服务工作;搭建院士专家、海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创新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平台。 |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一、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加大院士专家工作站(指导站)建设相关政策的宣传,实施增量计划,开展建站申报“零次跑”服务和“全流程式”辅导。2024年新增省级重点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博士创新站1家。新建市级院士工作站2家、专家工作站4家、博士创新站7家,余杭区院士指导站1家;今年8家建站单位全部通过复核工作,共获得市级资助295万元,区级配套资助265万元。截至目前,院士工作站建站总量和增量位居全市第一。二、打造浙江省科学企业家创新园积极打造科学企业家创新园。推动浙江省科协、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管理委员会、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四方签订《合作协议书》。计划建设成继海创园、梦想小镇、人工智能小镇之后又一个标志性园区,成为一个集全球顶尖科学家、企业家、创投家融合发展的示范地,新质生产力、未来产业发展集聚地,自然+产业+人才共生发展最优地。截止目前,园区已签约105家科技企业,涵盖人工智能、空地一体、新材料及绿色能源等多个科技前沿板块。其中,人工智能领域入驻企业占比75%左右。更有多位院士意向落地科学企业家创新园,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志镇团队注册成立杭州锌云新能源7月正式入驻,中国工程院王玉民院士项目、李克强院士项目正在进一步沟通中。同时,“科学咖啡馆”实体空间正在打造中。三、深化“院士专家余杭行”活动充分发挥“院士之家”智力集聚、学术交流、联系人才等优势,组织海内外院士、诺奖得主走进余杭。先后开展“新春共话”超算前沿科技新春沙龙、“新质生产力”科普专项行动启动暨未来产业与产业科普现场推进会、中欧科创对接沙龙活动、生物医药学企联合体走进余杭、杨经绥院士专企对接及院士进校园科普报告会、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考察活动、中国科协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国情研修余杭行活动,对话诺奖.从准晶体聊科技创业的全球视野主题活动、2024中国(浙江)睡眠领航者沙龙、全国学会党组织负责人国情研修班考察活动等科技交流活动13场,人才及项目对接活动4场。活动期间,邀请了郭柏灵、谭建荣、郑裕国、蒋剑春、叶志镇、杨经绥、何华武、聂建国、刘经南、周绪红、马军、肖绪文、苏德干等两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顾建军院士、比利时皇家医学科学院PietHerdewijn院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DanShechtman等19名顶尖科学家出席活动。四、完善学会组织建设开展2024年半年度学会工作会议,对所属学会进行工作指导和政策解读。结合春节和5.30科技工作者日,对所属学会进行走访调研,了解工作情况。督促学会调整完善组织建设并按时完成年检工作,2024年所属学会2家完成换届,1家完成注销,2家完成变更。带领学会代表赴富阳开展党建与业务工作培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两院院士大会的主要精神。发动学会积极申报2024年度重点学术活动项目,本年度共立项10个项目。以项目申报和活动为抓手,加强学会等科协基层组织建设,主动融入省市区中心工作。五、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主动对接优质资源,搭建沟通桥梁,开展国际民间科技交流,推进余杭区相关产业发展。推进与中欧创新创业协会的合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中欧创新创业协会浙江中心落户余杭,并组织国际科技项目路演,进一步助力技术研究、科技对接和人才交流,为余杭乃至省市导入国际资源。对接英国物理学会,签订合作协议。举办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校友高层次海外人才余杭行活动,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吸引国内外优秀高层次人才来余杭创新创业。开展新加坡工程师学会考察、印度留学生考察、港澳台大学生暑期实习活动等,推动海内外人才深入了解余杭,促进国际民间科技交流。六、链接上级学会资源围绕余杭区重大战略规划和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区内企业需求,引进上级学会资源。带领区内企业走访对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胰腺病学会、中国睡眠研究会等国家级学会,就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人才对接、活动联合举办等方面争取合作。2024年,引进中国胰腺病学会,并在唯精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杭州(余杭)服务站,探索会地企合作模式,助力地方产业发展。与中国睡眠研究会联合举办2024中国(浙江)睡眠领航者沙龙等。通过导入上级学会资源,搭建产学研融合的交流合作平台,深化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余杭相关产业发展。七、做好人才服务和举荐持续开展科技工作者走访慰问活动,结合新春、530科技工作者日、接待调研等形式走访慰问陈云敏、高丛堦等院士专家41人次。做好人才举荐,积极组织推优评先,推荐达摩院张建锋,归创通桥赵中入选2024年浙江省科技型企业家;鲁尔物联胡辉入选2024年浙江省最具创新力青年科技型企业家。协同做好中国科协新技术开发中心、京浙人才中心与区内相关平台的对接,导入资源,促进合作。 |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站绩效显现度不高,高层次人才对接合作不够紧密,服务人才抓手不够丰富。 | ||
四、下一步打算 | 一、夯实合作基础,提升科创能力。依据余杭区的发展蓝图,加速推动“余杭院士之家”的构建,深入挖掘其中的院士专家团队资源,持续加强“院士专家余杭行”、“科学家TALK”等品牌活动影响力。分类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创新站、院士指导站建设,在建站数量和建站质量上同步发力,争取新增院士工作站不少于2家。提炼总结院士工作站建站经验,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创新人才队伍,有效提升建站单位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助推余杭城市重要新中心建设发展。二、拓宽吸纳途径,提升引才实效。深化与上级学会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和服务,牵线搭桥,招才引智,努力促成更多高端智力来余杭创新创业,或进行交流合作。围绕余杭区未来产业,扎实推进科学企业家创新园、中欧创新创业协会浙江中心发挥实效,做好项目对接、人才引进、活动开展等。联动产业平台、职能部门等,持续开展“科学咖啡馆”活动,在南湖未来科学园落地线下“科学咖啡馆”。梳理对接国际资源,承接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交流及学术活动,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进一步助力技术研究、科技对接和人才交流。三、汇聚智力资源,发挥人才智慧潜能。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议题、科技创新的瓶颈问题,进一步汇聚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与力量,构建“科技智囊团”,将符合余杭产业导向和发展需求的院士专家及杰出科技人才吸纳到智囊团中,促进人才与人才、人才与群众、人才与企业、人才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通过实施课题研究、提供技术服务、提出政策建议、开展科学普及、推进项目合作等方式,助力余杭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乡村振兴的推进以及共同富裕的实现,为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及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贡献力量。四、优化服务措施,凝聚团结科技人才。不断完善人才沟通与服务体系,定期开展科技工作者的走访调研与关怀慰问活动,精心组织“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相关活动,深入了解人才的最新动态与实际需求,及时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打造一个基础更为坚实、内涵更为丰富的“科技工作者之家”。持续开展人才服务及优秀人才的推荐选拔工作,树立科技人才的先进榜样,弘扬创新进取的精神风貌。 |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无 |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